本篇文章1046字,读完约3分钟
在正在进行的“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旨在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在贵阳揭幕。
新华社26日报道称:“实验室致力于政府治理大数据应用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关注大数据资源管理和技术成果转化,推进政府管理效能大数据创新应用和产业落地,发现和发布政治。先试一试数据资源的潜在价值。”国家工程实验室委员会主席王大明说。

自2014年以来,贵阳在大数据的指引下,加快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一组数据见证了贵阳大数据的发展成就:截至2016年底,大数据产业总规模为1302亿元,年均增长率为40.2%,大数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650亿元,两项指标均占全省的50%以上。呼叫中心的座位数为15万,在全国排名第五;大数据及相关企业超过4000家,大数据企业如卡车帮助、朗马信息(300288,诊断单元)和数字联盟名品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

打开中国大数据的“地图”,北京、上海和武汉的大数据发展越来越光明。其中,北京市发布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培育20多家全球领先的平台型企业,并吸纳500多家大数据和云计算企业,打造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形成首都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6年12月22日,京津冀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建设正式启动,旨在将京津冀地区建设成为全国大数据产业创新中心、应用先导区、改革综合实验区和全球大数据产业创新高地。

北京、天津和河北也成立了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一期计划募集100亿元,通过支持大数据及相关领域上市公司的并购和股权投资,促进京津冀地区大数据产业的整体协调发展和产业应用推广。

“真金白银”支持上海和湖北大数据的发展。根据《湖北省云计算大数据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到2020年,湖北省云计算大数据产业规模将达到500亿元,并积极建设国家产业基地。

根据规划,湖北将依托武汉等城市建设三至四个省级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示范园区,并对符合布局原则和能耗标准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实施大工业电价。同时,综合运用买方信贷、卖方信贷、金融租赁等金融工具,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云计算和大数据企业的信贷支持。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北京、广东和上海在大数据发展指数中排名前三。同时指出,资本和产业是地方大数据发展的短板,人才供需结构失衡更加突出。

“大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各地应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推进大数据的安全与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说。
标题:我国崛起多个大数据产业集群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026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