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63字,读完约4分钟
从左到右的五位专家是:霍勇、李建平、孙宁玲、王芳和王继光
中国财经网6月13日电(实习记者王军)外国媒体称中国是一个高血压大国,有超过2亿人患有高血压。日前,在“610晨间血压日”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和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教授表示,高血压的管理并不复杂,关键在于患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然而,绝大多数患者对用药概念存在误解,导致血压控制不佳,最终导致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老年人的高血压下降太快,他们容易患脑梗塞
本次会议由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办,许多心血管健康专家以“降血压,必须稳定”为主题进行公益宣传,呼吁高血压患者充分认识血压变化的复杂性以及血压在短时间内快速过度下降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卫生部中国高血压教育与管理规划专家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孙宁玲教授指出,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应慢治。然而,许多患者并不知道降压应该缓慢而稳定地降至正常,所以他们经常希望医生能帮助他们快速降压。“高血压不是一两天就形成的。很自然,它不可能在一两天内降下来。如果血压突然下降,就会带来危险。尤其是那些常年高血压的老年人,如果跌倒太快,很容易发生脑梗塞,造成严重后果。”孙宁玲教授说血压的降低应该缓慢而温和。正常情况下,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后,通常需要一至两周才能生效,血压在四至八周内降至目标值。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副所长李建平教授表示,许多高血压患者一开始就难以接受需要服用多年抗高血压药物,他们经常通过休息、改变饮食、锻炼等方法来调节血压,但效果并不理想。“高血压是无法避免的,非药物治疗的效果不是万能的,而且血压受情绪和外界因素影响很大。一旦无法控制,就会导致危险的后果。”李建平教授进一步解释说,“尤其是那些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患者应该多加注意。”一旦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机会,不仅会加速高血压的进程,还会对身体的其他器官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卫生部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王芳教授指出,许多患者并不坚持服药。她强调间歇服药更容易引起血压波动,长期服药对降低血压是必要的。
王芳教授提醒患者不要担心抗高血压药物的“毒性”,因为大多数抗高血压药物已经被大量的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所验证,所以应选择“安全有效”且有心脑血管益处证据的抗高血压药物,并长期服用以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常发生在清晨阶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上海市高血压病研究所所长、高血压病科主任王继光教授认为,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血压在早晨醒来后的最初几个小时(通常在6:00-10:00之间)内会达到一天的最高值,这也是早晨服药前抗高血压药物的最弱阶段,因此心肌梗塞、心源性猝死、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在此期间经常发生。

他说,患者早晨血压管理不当的原因不仅与自身的病理生理等因素有关,还与用药问题有关,很多患者使用的抗高血压药物不能控制24小时血压。如果患者正在服用短效抗高血压药物和所谓的“长效药物”,药效不能持续24小时。第二天清晨服药前,药物浓度低,药效弱,不能很好地控制血压,导致血压波动。

在这方面,王继光建议患者应该使用真正长效的药物,每天一次,24小时控制血压。服用这种长效抗高血压药物可以长时间降低血压波动,使他们每天一次可以平稳地控制血压24小时。一些长效药物的半衰期长达50小时,这可以弥补偶尔的遗漏,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血压波动。然而,短效药物作用时间短,用药间隔短,用药麻烦,不能有效控制血压全天波动。

"病人怎么知道什么药是长效的,什么药是短效的?"王继光说,有一种非常简单直观的方法,那就是在说明书中查看药物的半衰期。半衰期越长,药物作用时间越长,药效持续时间越长。半衰期应至少超过24小时,以有效控制清晨血压,并帮助高血压患者顺利、安全地度过清晨血压峰值。
标题:中国是高血压大国 专家:用药存误区引发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053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