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84字,读完约5分钟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7日电(记者程琦)记者从中央芭蕾舞团获悉,世界著名的德国汉堡芭蕾舞团编舞兼艺术总监约翰?没有时间?应中央芭蕾舞团的邀请,他带着两部新作《大地之歌》和《春秋》来到中国。2017年5月12日至14日,来自中坝的中国艺术家将在北京天桥剧院为中国观众献上一场名为《大地的歌舞》的现代芭蕾杰作。值此中德建交45周年之际,这两部极具当代美学和中国文化魅力的芭蕾舞作品将在一个晚会上同时上演。专为中坝定制的“中坝版”特别展示。

中国经济网记者程琦/照片
芭蕾舞剧《地球之歌》是根据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创作的。由马勒同名交响歌曲《大地》创作的宏伟的交响芭蕾舞剧,是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家之间长达半个世纪的精神对话的结晶,是他们穿越空时产生的默契和共鸣;《春秋》是根据捷克作曲家安东?利奥波德。由德沃夏克的《E大调弦乐小夜曲》创作,舞者柔软有力的身体动作伴随着优美流畅的旋律,展现了春天澎湃的生命力和秋天五彩缤纷的丰收。这两部作品浸透着诺伊梅尔大师的艺术风格和深刻思想。

纽梅尔讲述了他与地球之春的爱情故事。50多年前,作为斯图加特芭蕾舞团的年轻舞者,约翰?纽梅尔在演肯尼斯?麦克米兰的芭蕾舞剧《大地之歌》被从现代视角审视古典技巧的舞蹈风格所陶醉,并被交响乐中音乐和歌词的美所吸引和启发。从此,它在大师和马勒之间建立了不解之缘,马勒的音乐跨越了整个世纪。无论是马勒用音乐来表达中国古诗的情感,还是纽梅尔大师用芭蕾来诠释马勒的情感和古诗的意义,这场跨世纪的对话都将通过生命之舞给观众留下无限的想象和诠释。

这次中坝版的《大地之歌》、《春秋》、《大地的歌舞》是约翰写的?纽梅尔大师和马勒,德沃夏克和杰拉德?曼利。霍普金斯“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涵与中国古代诗人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是对艺术和思想的突破,是对世界芭蕾舞艺术创作的突破和升华,也是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纽梅尔说,这是为中坝量身定做的独特的“中坝版”的特别介绍。在芭蕾舞剧《大地之歌》中,舞者们用自己的四肢画出了一幅写意山水画,展现了大地的蓬勃生机,在造型简单、线条明快、服饰古朴的优美舞蹈背景下,自然流露出了中国人的气质。

据报道,在芭蕾舞剧《大地之歌》的演出中,每场演出都有两名中外歌剧演唱家参与,用他们的声音、脚趾和音符敲打。马勒的音乐《大地之歌》源于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理解和表达。因此,在舞蹈和音乐的舞台上,歌剧演唱的参与可以给观众一个立体的意境和全面的情感体验,感受诗人的情感,寄托音乐大师和芭蕾大师的情感和理解。这一次,由中坝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张毅指挥指挥棒演奏,由中坝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王晓卯?约翰?诺伊梅尔的《大地之歌》和《春秋》是巴版中国首演的亮点之一。据报道,马勒在《大地之歌》中使用了德国人眼中的一些中国元素,如曼陀林而不是琵琶或柳琴的声音,以此来诠释他对五声音阶的理解和深厚的中国意境。

相关信息:
约翰?没有时间?从演员到导演,约翰?纽梅尔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芭蕾舞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在当今世界芭蕾乃至国际文化艺术界,约翰是德国汉堡芭蕾舞团的艺术总监。纽梅尔被认为是最伟大、最有创造力的顶尖艺术大师。他不仅是一位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芭蕾舞编舞,也是一位涉猎多个领域的艺术大师。虽然他已经70多岁了,但他仍然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艺术家,活跃在国际艺术的前沿,引领着舞蹈设计的潮流。他掌管汉堡芭蕾舞团已有40多年,并跟随约翰创造了芭蕾舞史?克兰科是继斯图加特奇迹之后的又一个“伟大的传奇”。他将汉堡芭蕾舞团带到了顶峰,成为了世界顶级芭蕾舞团之一。他创作了几十部著名的作品,包括《茶花女》、《尼辛斯基》、《仲夏夜之梦》、《小美人鱼》以及10部以马勒交响乐为基础的芭蕾作品。作为一个编舞,诺姆?他始终坚持芭蕾舞传统的延续,同时赋予他的作品以现代戏剧的架构。他的作品不仅包括新版长剧芭蕾,还包括音乐剧和交响芭蕾。马勒交响乐团创作的一系列芭蕾舞作品特别有特色。

马勒的《大地之歌》创作于1908年,其创作灵感来源于中国8世纪的唐代诗人李白、张继、孟浩然、王维,包括《伤逝》、《枫桥夜泊》、《客走》、《采莲歌》、《春醉》、《大别山》、《再会》等7首歌曲,通过对这些歌曲的改写和作曲,《大地之歌》被认为是马勒最好的代表作之一。

《春秋》是一部芭蕾舞剧,配有德沃夏克的《E大调弦乐小夜曲》,这支舞是从杰拉德那里借来的?曼利。霍普金斯的一首诗。芭蕾舞剧《春秋》中的“春”不仅指春天,还指“生”。“秋天”不仅指秋天,也指“秋天”;纽梅尔大师希望通过比较开头的“权力焦点”和结尾的“开放性”,给观众留下无尽的震撼和遐想。
标题:中央芭蕾舞团携手芭蕾巨匠约翰?诺伊梅尔奉献足尖新作《大地的咏叹与起舞》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316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