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11字,读完约5分钟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
划时代的“大变革”
召集情况
1921年7月23日晚,它在上海法租界王智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开业,并于最后一天迁至浙江嘉兴南湖。代表中国50多名党员的13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了会议。

重要内容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选举了以陈独秀为书记的中央局。
历史意义
宣布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出现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
我第一次喊出了“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
召集情况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代表中国195名党员的12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重要内容
包括《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在内的九项法案获得通过。
历史意义
他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
决定实现国共合作的原则和方法
"
召集情况
它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代表中国420名党员的3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会议。
重要内容
就国共合作的政策和方法作出正式决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历史意义
我们正确地估计了孙中山的革命地位和国民党转变的可能性。国共合作有利于国共两党走向更广阔的政治舞台、培养和发展。
"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第一次被明确提出
"
召集情况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代表中国994名党员的2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共产国际代表魏京斯出席了会议。
重要内容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和《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二修正案》等议案。陈独秀代表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作了工作报告。
历史意义
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和工农联盟,并且完整地规定了民主革命的内容。
"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1927年):
中央监督委员会首次当选
"
召集情况
它于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举行。共有82名官方代表出席了会议,代表了中国57,967名党员。由罗毅、多里奥、维金斯基和苏联顾问鲍罗廷组成的共产国际代表团参加了会见。

重要内容
陈独秀的《政治与组织报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宣言》和《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三修正案决议》等七项议案;明确规定实行民主集中制,把中央执行委员会改为中央委员会,建立中央政治局;中央监督委员会首次当选。

历史意义
提出了争取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建立革命民主政权和进行土地革命的正确原则。
"
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28):
澄清现阶段中国社会和革命的性质
"
召集情况
它于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苏联举行。代表中国4万多名党员的142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重要内容
瞿秋白作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共产党的政治报告,作了组织报告和军事报告,作了关于农民问题的报告;通过了包括中国共产党章程在内的18个文件。
历史意义
很明显,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现阶段的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澄清党内对一系列根本问题的长期误解。

"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
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
召集情况
它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有547名官方代表和208名候补代表出席了大会,代表了中国121万党员。
重要内容
毛泽东致开幕词,向大会提交了关于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并做了口头报告;朱德在解放区战场上作了军事报告;刘少奇作了修改党章的报告;周恩来发表了关于统一战线的讲话。

历史意义
制定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真正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联合大会和胜利大会都记录在党的史册上。

(参考文献:《党代会的历史细节——从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到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李颖编著,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年出版;《中国共产党九十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出版,党史出版社和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出版;《光辉历程——从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到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央党史出版社1998年出版

策划:《理论周刊》微信公众号团队
顾问:马尔斯(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研究员)
编者:苏南高楼
美国编辑:焦健·刘向亚
标题:最简约!最权威!3分钟读完18次党代会极简史(上篇)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779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