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17字,读完约2分钟
证券时报网络(STCN)10月13日,
今天上午,CICC发表研究报告称,近年来,珠海一号、吉林一号等多颗民营商业卫星相继发射,航天科技长城公司(000901)集团获得国际公开招标,中国商业航天活动屡有突破。中国的商业航天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蓝海市场,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相关产业链也有巨大的投资机会。

据CICC称,全球商业航空航天市场超过2000亿美元,增长势头强劲。据美国航天基金会统计,2015年全球商业航天市场为2464亿美元,占全球航天经济的76%。根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空管理局的统计,美国和欧洲是全球商业航空航天市场的领导者。2016年,他们分别进行了11次商业发射和8次商业发射,而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就负荷而言,通信(占最大比例,49%)和遥感(增长率最快,复合年增长率为53%)是商业航空航天的两个核心应用领域。近年来,私营商业航空航天企业增长强劲:从2013年到2016年,spacex的市场份额从13%增长到37%,并迅速成为新的全球航空航天力量。

中国商业航天供需两端都有良好的发展条件。1)供应方:中国航天发射和卫星制造服务业的发展符合全球航天产业的大趋势。一方面,据美国联邦航空局估计,长征11号的单次发射价格为530万美元/次,性价比更为突出;另一方面,随着微纳卫星的迅速发展,中国民营企业有机会进入航天领域。2)需求方:通信行业对卫星通信带宽的需求,大数据行业对卫星遥感数据的需求,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卫星发射需求,预计将共同催生中国的商业航天蓝海市场。

两大航天集团在布局上各尽所能,民营企业积极探索和展望中长期前景。近年来,航天科技集团成立了火箭公司,建造航天运输和商业火箭发射平台;航天科工集团还发布了五大商业航天工程计划(603698,咨询股)进入商业航天市场。此外,中国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也在不断涌现。蓝箭科技和零一空分别发布了火箭发射计划。奥比(300053)珠海一号卫星和长光吉林一号卫星已成功发射。在一系列政策的鼓励和调控下,中国的商业空间项目将稳步推进,中长期前景良好。

提示:证券时报网的所有信息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谨慎投资。
(证券时报新闻中心)
标题:中金公司:商业航天望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818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