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26字,读完约5分钟
新华社北京11月20日电(记者陈建)如何提高能源效率,建立一个更清洁、更安全的经济体系?绿色能源技术创新需要什么样的国际合作?跨越中国和美国的太平洋创新走廊(601099)如何向世界敞开大门?国际绿色能源论坛19日在北京未来科学城举行。来自中国和美国的近100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讨论了清洁能源的发展。

提高能源效率的道路就在眼前
清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范昕在能源行业工作了20多年,他认为,传统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层出不穷,从钻木取火、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到利用核能、页岩气和干冰,以及风能、水能和太阳能(000591)。无论是发展绿色能源还是促进传统能源的绿色使用,都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需求,提高能源效率。

詹姆斯,谁在论坛上发表了主旨演讲?詹姆斯·斯威尼是斯坦福大学能源效率中心的主任,也是美国能源经济协会的成员。他的专著《能效:构建清洁安全的经济体系》于今年9月由清华大学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所翻译出版。

丹尼尔,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可再生能源实验室主任,诺贝尔奖获得者。科曼(右一)19日出席国际绿色能源论坛,参观北京未来科学城展厅。清华控股为Tusvini提供了一点一滴提高能源效率的大力倡导:在同等光强的前提下,高品质的led灯泡的功率只有11瓦,而普通白炽灯的功率只有60瓦。尽管led灯泡价格昂贵,但消费者在后续使用中节省的电费远远超过了这一新成本,这也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能源安全。

斯威尼说,目前消费者购买冰箱的耗电量不到1973年冰箱耗电量的三分之一;新车的单位油耗里程约为1973年的两倍;乘客每英里的油耗只有1970年的1/4。美国的净能源进口现在已经低于1973年的水平。随着能源效率的提高,美国已经走上了能源自给自足和保障国家安全的道路。

太阳能即将成为最便宜的能源
20世纪中期,由于快速的工业发展、人口爆炸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加州经历了美国历史上历时最长、范围最广的有毒烟雾污染事件。1955年7月14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联邦空空气污染防治法;同年,加州在洛杉矶建立了第一个机构来监控机动车尾气污染。

发展绿色能源和提高电动汽车的性能已经成为加州发展的坚定目标。
丹尼尔,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可再生能源实验室主任,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卡门在论坛上介绍说,加州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薄膜和硅片太阳能光伏项目,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电厂、地热发电厂和风力发电项目。

科尔曼预测,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太阳能将很快成为最便宜的能源。到2020年,太阳能的发电成本将低于煤炭和天然气。在加州的总能源供应中,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绿色能源的比例到2020年将达到33%,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50%。

他说,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万辆电动汽车,其中1/2在中国,1/4在美国。加州最大的制造业是电动汽车生产。特斯拉3具有五星级的安全性能,充电速度快,2017年售价仅为3.5万美元。特斯拉sp100d电动汽车被业界认为是历史上增长第三快的汽车,加速时间为每100公里2.5-2.6秒,价格仅为144,000美元。然而,在100公里加速方面排名第一的法拉利和排名第二的918spyder、保时捷918都是限量版车型,价格为100万美元,已经停产。两辆车都是跑车,只有两个座位,几乎没有行李空的房间;特斯拉sp100d由纯电动四轮驱动驱动,是一款四门五座轿车。

科尔曼想知道中国市场需要什么样的绿色能源项目。
让中国的机遇向世界开放
本次国际绿色能源论坛由北京未来科学城管理委员会、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和北京未来科学城发展集团共同主办。
未来科学城位于北京市昌平区,距离首都机场和北五环仅10公里。它与中关村(000931)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亦庄并称为“三城一区”,是北京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平台。

未来科学城将着力打造能源和材料领域主要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打造大型企业技术创新集群。国家电网、华能集团、神华集团、国电新能源、中海油、国家电力投资公司、国家核电等15个中央企业R&D项目已经投产,近万名研究人员在此工作。

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校办企业,是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和服务生态平台,资产超过4000亿元,拥有2000多家公司。
中国国家副主席范昕指出,一个强大的中国应该更加开放,需要走出去服务世界。与此同时,它也应该敞开大门,邀请世界各地的人才来中国,通过相互联系和互利,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清华产业倡导的跨x创新生态系统(tie)是一个信息、资源、人才和需求满足和互联的平台。本次国际绿色能源论坛是由太平洋创新走廊组织的国际交流活动。

今年10月,清华控股首次在硅谷、纽约、波士顿、密歇根等地举办路演,在太平洋创新走廊推广“大平台、泛交易、创造价值、共享价值”的理念,推进产业体系与区域经济的深度对接。技术创新的需要,架起了生产研究和人才交流的国际合作桥梁;同时,也为全球科技企业参与和融入中国发展建设提供支持和服务,大力推进国际资本与中国资本的双赢合作,使创新发展的“中国机遇”成为世界机遇,实现太平洋两岸的包容性增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束)
标题:中美专家借太平洋创新走廊促绿色能源发展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976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