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4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证券报(记者王娇)周三(11月22日),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了7天1000亿元、14天800亿元、63天100亿元的反向回购操作。当日,1900亿元人民币的反向回购到期,完全对冲了当日的到期规模。市场参与者指出,接近年底时,流动性压力开始增加。从11月下旬到12月中旬,资本结构不可避免地波动。不过,预计央行将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并给予必要的流动性支持,资本不会过度收紧。

11月下旬,市场基金开始显示出收紧迹象。21日,货币市场整体流动性吃紧,所有期限的回购利率全面上升,尤其是中长期。从市场来看,银行间债券的质押式回购利率在21日全面上升,隔夜和7天回购利率分别上升了4.5个基点和2.5个基点,达到2.85%和2.92%,14天和21天的品种分别上升了14.5个基点和22.2个基点,新一年的两个月回购利率上升了16.8个基点。

来自城市商业银行的交易员表示,大型银行在昨日早盘交易中对融资持谨慎态度,有更多机构加入市场。午盘后,仍有大量机构未平仓。下午4: 30以后,一些大银行开始增加融资,融资情况略有缓解。然而,仍有一些机构在限价条件下整合隔夜资金。

今天,银行间一日质押式回购利率为2.55%,前一天的加权平均价格为2.8512%;银行间7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为2.65%,前一天的加权平均价格为2.9223%。
分析师指出,本月的纳税期已经过去,离月底还有一段时间。影响日常流动性操作的因素主要是央行流动性工具的到期和政府债券的支付。最近,央行保持了必要的公开市场操作,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净提款操作,导致短期流动性紧缩,这可能主要是由于年末资本需求增加,供给意愿下降。

沈万红源(000166,诊断学)报道称,央行本周连续两天实施小规模净投资,资金继续收紧;央行“削峰填谷”来稳定基金,预计货币政策将在今年年底甚至18年内保持稳定和中性。从近期的公开市场操作来看,央行延续了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的“以多种工具削峰填谷”的操作思路,稳定了市场对资金的预期。

华创证券表示,截至9月底,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1.3%,仍处于近年来的低点,反映出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紧张平衡,央行保持稳定中性货币政策的态度没有改变。央行详细解释了第三季度的一系列货币政策操作。一方面,它反映了这样一种观点,即央行加强了政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以及对市场预期的引导。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央行的一系列操作都是基于稳定的中性货币政策基调,以平抑波动、削峰填谷、确保底线为原则,这并不意味着央行的货币政策基调发生了变化。央行对市场波动的态度也提醒市场,短期波动不是央行放松货币政策的原因,不可能持有不切实际的宽松预期。
标题:央行周三开展1900亿元逆回购 实现中性对冲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997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