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22字,读完约4分钟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出现了积极变化。世界主要经济体复苏势头持续增强,美国经济继续回升,欧洲经济强劲复苏,日本经济继续适度复苏,新兴经济体比较优势逐步扩大。10月份,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从1328点升至1522点,最高达到1588点,创下近两年来的新高。全球经济复苏推动国际市场需求扩大,为中国出口增长提供强有力支撑。中国的对外贸易应该抓住机遇,分享复苏红利。

世界贸易稳步增长
中国的出口压力增加了
9月,世界贸易组织将今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测从此前的2.4%上调至3.6%;10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甚至认为全球经济已经进入上升周期,其实力不断增强,并预测今年和明年全球贸易增长率分别为4.2%和4%。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出口增长也从去年的下降变为增长。今年前10个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2.52万亿元,同比增长15.9%。其中,进出口增长率分别超过10%和20%。然而,与全球贸易的持续加速不同,中国的出口增长自年初以来逐渐放缓,其贸易条件也有所减弱。10月份,出口总额同比分别下降6.2和8.4个百分点;贸易条件指数已经连续15个月低于临界点。

日益增加的出口压力不仅是基础造成的,还与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和再制造有关。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始意识到强大的实体经济对稳定经济和就业至关重要。面对制造业地位的不断下降和工业产品在全球市场竞争力的相对削弱,它们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以重新获得国际制造业竞争的主导力量。

例如,美国实施“先进制造”战略,德国推行“工业4.0战略”,英国和法国分别实施“高价值制造”和“新工业法国”战略。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空全球产业链的布局,改变了原有的国际分工体系。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反向回报”和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高端跳跃”并存。在新的国际分工体系下,中国走向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尤为重要。

迫切需要走向全球产业链的高端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融入全球产业链,有效承接国际产能转移,充分学习借鉴先进技术和经验,逐步形成门类齐全、加工水平高的产业体系,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

高铁、核电、航空航天设备、电信和航运等行业已经达到全球价值链的高端水平。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子商务行业正朝着全球价值链的高端发展。
然而,中国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产出中的份额上升至19.8%,首次超过美国的19.4%,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但却无法跻身产业链的中高端。

以全球销售的中国手机为例。国内手机的大部分重要部件都是从国外购买的,比如处理器芯片。大多数国内旗舰机器使用高通公司的手机芯片,高通公司通常优先满足主要客户三星的需求,这限制了国内高端机器的产量。目前,在国内手机制造商中,华为是唯一能够开发自己的手机芯片并基本满足自身需求的制造商。除了芯片之外,国内高端机器还使用来自国外供应商的高端组件,如手机存储器、相机传感器和手机屏幕。在过去的一两年里,内存芯片的价格急剧上涨,导致国内手机的成本不断上升。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国,主要出口最终产品,但高端面料仍需进口。
总体而言,中国仍处于以低端制造业为主体的制造业第三梯队,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美国和主要从事高端制造业的欧洲、日本仍相距甚远。
在产业链上,作为“世界工厂”和“制造大国”,中国以两种形式参与全球分工,一种是承包国外品牌,正在加工装配;另一个是,虽然有独立的产品,但它们都是低端产品。以苹果手机为例。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分析,中国的生产利润微薄,但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从设计和技术中获得了大量利润。即使在高科技领域,许多行业主要通过加工贸易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自身的R&D和设计能力有限,营销渠道和品牌建设滞后。

在价值链中,中国制造业的整体产出效率也存在差距。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率约为21%,而发达国家的增加值率约为35%-40%。
在创新链中,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全国企业创新调查的统计,发明专利仅占11.9%,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分别占64.6%和23.5%,表明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更加实用,但原创性和颠覆性技术创新较少。

拓展新空空间培育新优势
随着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和国际分工的变化,中国传统的对外贸易竞争优势正在弱化,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处于“绿黄”阶段,产业发展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挤压”:一方面,与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领域的关系将发展成为互补和竞争并存的关系,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发展将面临发达国家更为严峻的制约。

面对当前日益升温的国际市场和全球巨大的高端需求,中国制造业如何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拓展new/きだよ 0号房,培育新的优势,努力占领全球产业链的高端?优化外贸结构,大力推进出口具有中国特色、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产品,如高铁、通信产品、北斗导航、超级计算机、无人机和智能手机等。

不久前,世界上第一架能载人的无人机粉碎了美国科技界,它是由中国一航制造的。虽然它只是一台概念性的机器,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中国制造业创新的活力。

在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方面,更有必要以创新为导向,推动中国出口由传统的成本优势向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优势为核心的综合优势转变。
作为世界三大智能手机品牌之一,华为旗下的麒麟芯片是华为近两年手机销售背后的英雄。此外,华为每年利润的10%-15%投资于R&D,在R&D投资的全球科技公司中排名第四,超过苹果。

海尔建立了一个连接全球资源的开放式创新平台,让最真实的用户需求可以直接到达设计和R&D端,从而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中国、美洲、亚洲、欧洲和澳大利亚的十个R&D中心共同开发颠覆性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共同为用户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随着创新能力的提升,未来高铁、无人机等行业将在国际分工中占据制高点,华为、海尔等实力更强的集团将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加快,预计中国制造业将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多中高端席位。
标题:亟需迈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2002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