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98字,读完约2分钟
10月拍摄
北京6月21日电(记者高凯) 6月21日晚,著名音乐家茅沅、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著名音乐家王立平齐集北京出版集团。 他们向朋友资中筠助阵目睹了那本新书《一把琴》的最初身影。

资筠先生的众所周知的身份是著名国际政治和美国的研究专家、翻译家,这次出版的《有琴一枚》揭示了他作为音乐爱好者的另一种人生。
北京出版社副总编辑安东说,《有琴一枚》是资中筠的音乐自传,在这本小传中,她把自己的人生放在音乐的线上,亲切、生动、独特。
在发布会上,北京出版集团的曲仲社长向资中筠赠送了《有琴一枚》书和黑胶限定版第88号,作为贺资的米寿。
之后,资中筠、茅沅两人展开了对话,主题是“乐会友”和音乐对生命的滋养。
资从小就和钢琴结缘,师从刘金定。 17岁的时候,也就是资先生正式学习钢琴仅仅6年后,成功举办了个人独奏会。 演奏巴赫、肖邦、舒曼的名曲,包括舒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完善三个乐章的高级歌曲。 一年17岁,正规练琴时间不长的“业余”钢琴学生,也是不可思议的能力。

音乐一直是资先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特别是恋人陈乐民去世的时候,资先生在漫长的孤独岁月中拿到了琴,有了书,琴变得越来越重要,音乐生活越来越丰富。

资老师的半生与音乐断断续续地悲欢,成就了早期的《锦瑟无端》(现已绝版)和现在这家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一张琴》,《一张琴》比以前的正文草案丰富,通过这本小传,网民应该从另一个侧面更深入地了解资老师的风格。

谈书名时,资先生用“一把琴”四个字的灵感来自欧阳修的自号《六一居士》。 在“六一”中得到了那三个。 一万卷书,一张琴,一张翁(媪),取名“一张琴”。 资说,音乐是其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文案,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生活乃至交游圈,带来了无限的幸福。

资筠特别提到艺术应该成为生活习性,“我参加过面向非专业选手的钢琴比赛,少年和孩子很多,水平很高。 也有像我这样年纪大的人,从四十多岁到六十多岁就很少了,这说明了钢琴学习功利心太强了。 这样,在没有走专业道路之后就很容易彻底放弃有趣的事情。 ”。

资先生说:“过去,我们没有目的性,单纯地很有趣,所以很怀念学习音乐的日子。 不仅仅是音乐,艺术也应该如此,应该成为生活的方法。 这可以给人生和生活带来很多快乐。 ”。

对话后,资先生保存了钢琴曲《阳关三叠》。 这本来是有名的音乐家张肖虎为竖琴制作的,后来改为钢琴谱为她演奏。 (完)
标题:“《有琴一张》首发 资中筠:艺术应该是种生活习性”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2586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