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4字,读完约4分钟

导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大大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主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新闻网策划了“习大治国理政“百句话”专栏,各方梳理了习大总书记自十八大以来的重要讲话、理论表达和形势论断,深入解读习大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习近平治国理政“100句话”之:一再服务人民 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

11月30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大大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治国理政“100句话”之:一再服务人民 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

11月30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大大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青岛新闻网社记者姚大伟摄

“习近平治国理政“100句话”之:一再服务人民 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

“文染上世情,兴废与时间序列相关。 ”习在很大程度上表明,明确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是文艺工作者的追求。 伟大的作品一定是最深刻地把握着个人、民族、国家命运的作品。 会上,习大大在讲话中向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四点希望。 其中,习大大提出:“文艺工作者多次愿意为人民服务,用积极的文艺赞美人民。” 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来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是为了人民。

“习近平治国理政“100句话”之:一再服务人民 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 ”习大说:“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多次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感情,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感情,表达人民的愿望、心情、心声,创作传世长久的精品力量。 始终把人民的冷暖和幸福放在心上,把人民的喜怒哀乐注入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描绘出最美的人物。 ”

“习近平治国理政“100句话”之:一再服务人民 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

【专家评论】

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蒋占峰

蒋占峰:文艺作品塑造的主人公应该是千百万人民群众

“服务人民”是演讲中的核心词汇,自由全面快速发展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初衷。 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蒋占峰认为,文艺同样要赞美人民,明确人民的主体地位。 文艺作品塑造的主人公应该是千百万人民群众,文艺作品应该反映人民的喜怒哀乐、追求和愿望。

“习近平治国理政“100句话”之:一再服务人民 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

“人民观赏文艺作品时,要感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感受到人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的人民是作品的主人公,从而获得幸福感和责任感。” 蒋占峰说。

“习近平治国理政“100句话”之:一再服务人民 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

蒋占峰解释说,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民历来是作家‘充分的资格’和‘充分的资格’的唯一评价者。”

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徐平

徐平:要把文艺作品变成“源头之水”,就必须扎根于人民的生活中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诉求。 ”。 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徐平表示,目前物质诉求发展迅速,但满足人民群众文化诉求逐渐成为“短板”。

“习近平治国理政“100句话”之:一再服务人民 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

徐平认为,中华民族文明创造史的宗旨是反映人民主体性和能动性的统一。 但是,现在我们的文化越来越小,而真正时代的主要创造者却成了“沉默的大多数”,文化过度费用化严重,越来越多的文化缺乏审美、陶冶性。

“习近平治国理政“100句话”之:一再服务人民 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

徐平说:“现在创作的一些文艺作品有时过于迎合市场,真的不是为人民、人民提供欢乐的优秀文艺作品,人性真的、表现善、美的复制品似乎没有了。” 这并不是文艺作品的良性发展很快,它意味着优秀的文化作品有可能与广大人民群众隔离开来。

“习近平治国理政“100句话”之:一再服务人民 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

“文艺作品如果成为‘无水之源’,必然向庸俗化方向迅速发展”徐平强调,要使文艺作品成为“源头之水”,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必须真正扎根于人民的生活,使自己的心永远跟着人民的心跳动。 (摘录:王晶)

标题:“习近平治国理政“100句话”之:一再服务人民 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25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