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03字,读完约8分钟
今年以来,中国民间投资月累计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民间投资活力增强。同时,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支持民间资本控股,民间资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将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随着民间投资的持续稳定增长,它将成为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重要起点-

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8%,比上半年增长0.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增长1.9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中国民间投资月累计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民间投资活力增强。专家表示,民间投资增速快于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这与商业环境的改善和新投资领域的出现密切相关。私人投资的稳定和持续增长将成为在保持稳定和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进步的重要起点。

私人投资增长迅速
今年以来,民间投资逐月累计增速高于总投资,领先优势逐月提升。第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七个月的私人投资增长率分别比总投资高1.4、2.4和3.3个百分点。

各省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数据也表明,民间投资的活力在不断增强。例如,尽管今年上半年天津的私人投资同比下降了3.9%,但与第一季度相比下降幅度缩小了20.2个百分点;虽然青海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6%,但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8.5%;江苏省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1.5%,同比增长4.5个百分点,投资总额占比从去年同期的67.7%提高到71.7%;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8%,其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8.7%,同比增长11.9个百分点;广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5%,其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4.8%。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表示,今年中国私人投资的稳步增长主要是由于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的加速增长。一方面,商品房清仓带动了房地产投资的增长。另一方面,优质供应体系的建设促进了制造业投资的增长。

“在短期内,公司利润的提高和预期的稳定是引导私人投资扩张的重要驱动力。”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石成表示,过去两年私人投资增速明显放缓,这直接归因于预期的不确定性和投资回报率的下降。同时,过去许多地方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落后产能退出等方面做了大量“减法”,限制了对传统领域的投资。随着中国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为了建立高质量的供给体系,有必要依靠投资作为“补充”,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投资增长。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黄智龙对记者表示,新产业、新经济、高端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投资回报依然很高,这些领域是本轮民间投资的重要方向和领域。与此同时,各级政府继续推进权力下放和"分销服务"改革,这进一步改善了商业环境,大大降低了进入壁垒,有力地支持了私人投资的增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也表示,近年来,中国的“分拨服”改革不断深化,各地开展了“一次到位”的改革,促进了经营环境的明显改善,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热情,为民间投资的增长创造了有利环境。

“今年以来,中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制造业技术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大;旅游、文化、信息、养老、健康、体育等新兴消费领域的市场需求迅速扩大;汽车和住房等传统消费领域的受欢迎程度有增无减。需求的增加也为空私人投资的增长创造了空间。”徐洪才说。

积极支持民间资本控股
为了进一步打破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激发经济的活力和动力,7月23日和8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民间投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部署。

7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在交通、油气、电信等领域推进一批以民间投资为主体、投资回报机制明确、商业潜力巨大的项目。
8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表示,要进一步降低民间资本进入重点领域的门槛。着力补缺、扩大内需、稳定就业,在环保、交通、能源、社会事业等领域向民间资本引进一大批商业潜力大、投资回报机制清晰的项目,积极支持民间资本控股。

“从表面上看,私人投资的问题是投资活力不足的问题。事实上,它缺乏投资收益高、风险可控、回报期适中的项目投资机会。”刘学智表示,民间投资有明显的逐利性。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大规模投资可以赚大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这是影响民间投资积极性的关键。通过深化改革,大量具有巨大商业潜力和明确投资回报机制的项目将被引入民间资本,这将为民间资本创造新的投资空空间,提高投资热情。

"积极支持民间资本持有,对提高民间投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徐洪才说,在过去,国家鼓励私人资本参与ppp项目投资,但私人资本的作用是参与少数股东。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支持民间资本的持有,民间资本可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积极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潜在投资回报。

黄智龙表示,过去三年,在中央和地方政府推动的ppp项目中,或者在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私人资本一直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私人资本只在ppp项目和国有企业混合改革中发挥投资者的作用,但私人资本很难参与真正商业潜力大、投资回报高、投资回报机制清晰的项目。这种情况也是私人投资不热心、不愿意参与国企和ppp项目混合改革的主要原因。积极支持民间资本控股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激发民间资本参与公私合作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的积极性,国有企业改革喜忧参半,投资回报预期稳定。

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私人投资在中国经济增长中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投资在弥补不足方面的关键作用,还必须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必须以改革创新来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使其成为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刘学智表示,民间投资更加市场化。当市场环境好的时候,投资增长率往往更高,投资热情也更高。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要促进新产业、新领域的发展,创造新的市场投资机会;另一方面,要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分销服务”改革,推进更多产业向民间资本开放。

刘学智建议,应提倡减税、减费,减轻企业税负,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增值税税率,研究切实可行的减轻企业综合税负的改革方案,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和能源消耗成本。要挖掘潜力,提高质量和效率,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鼓励民营企业增加R&D投资和技术升级,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税收优惠;深化产学研一体化改革,将最新科研成果在民营企业中实际应用,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和企业产品附加值。

“深化投资领域‘分销服务’改革,明确投资回报机制,是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关键。”石成表示,当前深化改革还需要关注上游垄断造成的原材料价格扭曲、金融去杠杆化节奏对民营企业融资的影响、包括租金、劳动力和环保在内的非税收成本上升,以及公共部门积极扩大投资带来的挤出效应。

黄智龙建议,为了调动私人投资的积极性,可预测的稳定收入既来自项目本身的投资收入,也来自私人资本和私营企业的成本。目前最关键的措施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可以借鉴国家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考虑设定国有金融机构融资民营企业比例的考核指标;第二,切实降低税费,切实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徐洪才还指出,要调动私人投资的积极性,首先必须继续减税和减轻负担,加快“分配套装”改革,并帮助实体经济降低运营成本;其次,我们必须鼓励创新,对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第三,要通过机制创新打开金融与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
标题:民间投资大有潜力可挖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428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