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8字,读完约3分钟
9月份,公开市场上基金的自然到期日很低,因此继续这项工作的压力很小。整个月,仅1765亿元的一年期mlf和1000亿元的三个月期国债现金存款到期,但没有反向回购到期。与此同时,9月份大月份的非集中纳税对流动性影响不大。

8月31日,央行宣布,考虑到月末庞大的财政支出,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当天不会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这是央行连续第八个交易日没有进行反向回购操作。上周共有1700亿元人民币的反向回购到期,央行上周没有进行反向回购操作,实现了1700亿元人民币的净回报。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攸欣(601988)(港股03988)昨日向《证券日报》表示,尽管反向回购操作已连续8个交易日没有进行,但央行在8月24日推出了1490亿元人民币。中期贷款业务27日也开展了1000亿元的国库现金存款业务,流动性相对充裕,市场利率运行稳定,近期财政支出增加了市场流动性供给。因此,央行已经在其他渠道采取了行动,反向回购暂时没有必要。

“在期限压力较低的情况下,央行仍进行净流动性,特别是中长期流动性的补充,导致8月份流动性环境超宽松。”中信证券(600030)(香港股票06030)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昨天告诉《证券日报》。

进入9月,王攸欣预测流动性将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一方面,临近季末,银行监管和检查的压力将会增加,这将减少贷款的数量。另一方面,美联储有望在9月份再次加息,新兴市场的金融波动将继续并蔓延,中国的汇率稳定和跨境资本流动也将面临一定压力。此外,政府债券发行的加速和债券发行支付的增加也会增加特定时间的流动性负担。总的来说,9月份面临的流动性不确定因素比8月份多。

明明表示,从近两年货币市场利率走势来看,9月份存在季节性收紧趋势,尤其是9月底,基金利率均为全年最高点。展望9月份的流动性环境,除了季末到期资金压力、财政支出强度等季节性因素外,还需要考虑当前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即货币政策取向的变化、财政政策的协调以及美联储加息的影响。

显然,在9月份,公开市场上基金的自然到期日很低,而且没有继续这项工作的压力。整个月,仅1765亿元的一年期mlf和1000亿元的三个月期国债现金存款到期,但没有反向回购到期。与此同时,9月份大月份的非集中纳税对流动性影响不大。

显然,银行间存款证在9月份迎来了到期高峰,而mpa参数的调整缓解了季末效应。9月份,同业存单将于上半年到期,9月份上半年的资金可能会有一定的压力,而月末到期的压力相对较低。mpa结构参数的相对调整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行季末评估,预计季末银行体系资金短缺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有人明确预测,“央行可能通过短期或中期量化工具进行对冲。”
王攸欣预测,央行将全面运用数量和价格工具,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应对流动性和美联储加息的压力。在外部波动加剧的情况下,政策利率可能会跟随上升趋势,以实现金融稳定;与此同时,增加流动性投资的规模,如反向回购和mlf,并采取进一步的RRR减持措施,以对冲美联储加息前后的流动性和融资需求。
标题:多因素扰动9月份流动性 央行将用中短期数量工具对冲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47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