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04字,读完约7分钟

一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的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卡”显示,2016年,中国经济不仅实现了6.7%的中高速增长,而且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方式明显转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

提质增效 中国经济更“健康”

中国经济弹性好,潜力大,回旋余地大。2016年,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继续上升,比上年增长1.4个百分点,消费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到64.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清洁能源比重迅速上升,企业效益明显提高。与此同时,新动能也在快速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爱基、净值、信息)增加值增长10.5%,全国新注册企业增长24.5%。在这些来之不易的成就背后,写下了中国经济努力提高质量和效率的生动篇章。

提质增效 中国经济更“健康”

供应方改革:一条主线已经画到了尽头

谈到中国经济,2016年人们谈论最多的应该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化、降低成本和卖空。回顾今年,钢铁、煤炭等行业全年基本完成了产能过剩和落后的化解任务。原煤年产量、商品房库存水平和企业成本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水利、农林牧渔等方面的投资也有较好的同比增长。

提质增效 中国经济更“健康”

作为供方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三比一、一减一补”在许多领域取得的成绩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并开始显现成效。

以钢铁和煤炭为例,2016年完成了年度减容目标,库存继续同比下降。随着产能的减少和库存的减少,钢铁和煤炭产品的价格开始上涨,行业效益逐渐提高。

提质增效 中国经济更“健康”

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也产生了明显的溢出效应,引发了从供给到需求、从宏观到微观的连锁反应,使得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不断积累和增加。

事实上,自2016年9月以来,ppi已经结束了连续54个月的同比下降,一些行业的供求关系也在继续改善。自去年3月以来,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基本处于临界点以上,非制造业业务活动指数处于53%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市场信心有所提升。

提质增效 中国经济更“健康”

看看工业部门,一系列令人鼓舞的复苏迹象也是供应方改革成效的直接结果。2016年,不仅工业产品价格呈现明显的持续回升趋势,而且工业产品产量增长持续扩大,工业产品结构日益优化。

提质增效 中国经济更“健康”

据统计,第一季度涉及的近600种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为61.3%,上半年为64%,全年为66.9%,呈逐季度上升趋势。传统产业的一些子行业产品和新兴产业的太阳能电池、光电器件、工业机器人等产品产量保持快速增长。

提质增效 中国经济更“健康”

最令人欣慰的是,工业企业的效益逐步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达到68803.2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75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就行业而言,在41个主要工业行业中,29个行业的总利润比上年有所增加,1个保持不变,11个下降。

提质增效 中国经济更“健康”

事实上,企业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工业生产和销售的加速增长以及工业生产者价格的上涨。落后产能的淘汰和产品库存的淘汰,导致原煤、钢材、成品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刺激了煤炭、钢铁、石油加工等企业利润的快速增长,明显促进了规模以上各行业利润的增长,而成本的降低也增加了空.企业的利润

提质增效 中国经济更“健康”

节能降耗:不仅仅是增加技术

2016年,中国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0%,绿色发展稳步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技术进步的加快,促进了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全面提高。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主要耗能产品综合能耗继续下降。

提质增效 中国经济更“健康”

一年来,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上升,原煤产量和消费量逐年下降。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比重为61.6%,比去年同期下降2.1个百分点,比2011年的70.2%下降8.6个百分点。在过去的五年中,煤炭消耗的比例从“七”下降到“六”,这是多年来没有实现的。天然气和水电、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同比分别增长0.5-1.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高耗能行业的生产和投资增速放缓,规模以上行业比重也有所下降,这也印证了中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反映了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提质增效 中国经济更“健康”

随着政府部门加强节能降耗政策的实施,产能严重过剩的钢铁、煤炭、水泥等高耗能行业正在逐步“瘦身”。一度被指责为“环境破坏者”的煤炭企业,不再简单地挖煤,而是通过创造循环经济,将“煤炭运输”转变为“电力输送”,寻求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从而实现清洁高效的转型。由此带来的环境改善已经成为最大的“红利”。人们看到的是,传统的高耗能企业已经开始积极转型升级(爱吉、净值、信息),用于环境控制和提高生产质量的资金也在大幅增加。

提质增效 中国经济更“健康”

在一些重点企业中,大量节能降耗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得到了集中开发和利用。尤其重视废气排放和中水利用。在新的经济常态下,节能降耗已成为提高经济效益的新途径。

提质增效 中国经济更“健康”

同时,2016年,中国努力调整结构,推进转型,能源供应质量进一步提高。不仅解决了煤炭产能过剩和超额完成年度任务,还取消了不符合审批条件的1240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稳步推进煤炭绿色清洁开发利用,燃煤发电节能改造规模超过2亿千瓦,超低排放改造规模超过1亿千瓦。

提质增效 中国经济更“健康”

引擎变革:从投资到消费

受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内市场需求疲软、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2016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同比增长8.1%,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这是多年来第一次投资增长率降至个位数,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减弱。

提质增效 中国经济更“健康”

与此同时,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第一推动力。2016年,稳定增长、调整结构、扩大消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发生了更加明显的变化。

提质增效 中国经济更“健康”

2016年,供方结构性改革措施频繁,政府部门希望通过增加消费领域的有效供给来满足不断上升的消费需求,从而达到促进消费的目的。据统计,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32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

提质增效 中国经济更“健康”

消费增速比投资增速高2.3个百分点。消费增速继续保持两位数,投资增速从往年的20%以上逐步回落到10%以上,现在又回落到一位数,反映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消费正逐渐成为中国经济三驾马车的支柱。

提质增效 中国经济更“健康”

从投资到消费,这也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整体转型。

今天,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不是数量、速度,而是质量和健康。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深化,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从过去规模和速度迅速扩张的粗放型增长,转变为以质量和效率为重点的集约型增长。新的经济动能正在积聚,迎接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已不再遥不可及。

标题:提质增效 中国经济更“健康”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5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