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84字,读完约2分钟

证券时报网络(STCN)2月16日

据中国科学院2月16日消息,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D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鲍新河在柔性、扁平、集成的全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实现了在一个衬底上制作任意形状的超级电容器及其模块化集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cs纳米上。

中科院石墨烯基超级电容研究获得突破

随着超薄、超轻、柔性和非常规微纳电子器件的快速发展,对与之匹配的微纳能量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储能装置,如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形状单一,尺寸、体积和质量大;还有一些问题,如电解液泄漏,导电添加剂和粘合剂的使用,以及厚隔膜。同时,使用两个衬底不利于提高器件的机械柔性,不能满足多样化、柔性化和多功能集成电路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开发新型储能装置。

中科院石墨烯基超级电容研究获得突破

研究小组提出了在基底上构建任意形状和夹层结构的平面超级电容器的概念。以电化学剥离石墨烯为电极材料,纳米氧化石墨烯为隔膜,借助形状可调的掩膜,通过层层喷涂在柔性基底上成功制备了任意形状的全石墨烯基三明治结构平面超级电容器。与传统的柔性器件相比,该电容器不仅具有各种形状,如矩形、圆形、中间空方形、数字、字母和更复杂的交叉线性,而且具有更高的体积比容量(280f/cm3)、更高的能量密度(2.9 wh/cm3)和优异的机械柔性。当在不同弯曲条件下测试时,几乎没有比容量损失。通过用凝胶电解质覆盖有效电极区域,可以有效地调节和控制单个器件的比容量。同时,该制造方法可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和自集成,无需使用传统的金属线和触点即可实现多个器件的串并联集成,有效调节模块化电源的输出电压和容量。

中科院石墨烯基超级电容研究获得突破

(证券时报新闻中心)

标题:中科院石墨烯基超级电容研究获得突破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6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