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43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诗歌会的流行让人们再次感受到骨子里传统基因的召唤。此外,像“看见像脸一样的文字”这样的文化节目在互联网上很受欢迎,许多人不禁感叹传统文化正在复兴。

事实上,近年来,“汉字听写大会”、“汉语成语大会”、“好汉诗”、“我在故宫修缮文物”等电视文化节目频频出现在电视荧屏上,使中国文化的魅力大放异彩,被网民们称为“电视行业的一股清流”,并成功地“圈定”了越来越多的“90后”和“00后”。

虽然有人说综艺节目逃脱不了被收视率紧追不舍的命运,所以他们总是故意加入莫名其妙的吸引眼球的噱头,从而降低信任感,但它们可以被视为唤醒人们沉睡已久的文化情感的机会,这可以被视为一种形式的“春光乍现,万事皆灿烂”。毕竟,在这个“千言万语不等于一个表达包”的时代,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娱乐节目已经与当地观众深层潜意识中的文化基因产生了共鸣,效果依然喜人。再说,吴一书、彭敏、陈多等诗。受到年轻人追捧的电视节目,比看《面瘫》和《恶霸荧屏》要好。

此外,“揉热”的各种动作还在继续——各种古诗词测试游戏已经出现在互联网上。游戏过程就像是一场诗歌和句子的比赛,结果将根据你的答案来评价,比如“明天让父母来”、“语文老师在厕所里哭了”等等。诗歌书籍的销售也在蓬勃发展,许多书店都表示,古代诗歌鉴赏书籍的销售大幅增加。据报道,新乡市新华书店仅有一家门店将诗歌销售类别从26个增加到76个,同比增长192%,图书销量增长252%。

当然,要真正支撑起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我们不仅仅要依靠火热的文化现象,还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自我认同和热情的氛围。“诗和书流传已久,礼义造福天下。”复兴和传承传统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步行者就是你和我。

作为诠释诗意人生、体现诗歌启蒙的中国诗歌会的参与者,传统文化的滋养必将使人生充满力量和明确方向。白如云,河北省一位患有淋巴瘤的农家妇女,以诗歌为良药来缓解疼痛。“父亲仍然可以害怕未来,丈夫不能年轻。”13岁的叶飞在文言文上得了满分,体现了诗歌启迪智慧的力量;“不会比任何其他天然花卉更要求移植吗?”输给张的上海女孩江有一种自鸣得意的感觉。

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实施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工程的意见》,明确要求“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坚持中国文化立场,传承中国文化基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片浩瀚的海洋,而诗歌只是一个半亩见方的池塘。如果说中国诗歌会仅仅是一杯酒的话,那么我们应该对未来所有致力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抱有乐观的期望。
标题:诗词大会能否撑起文化自信?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615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