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20字,读完约5分钟
中国计划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与此同时,它将把注意力转向在空.台游荡的“漫游者”科学家最近透露,中国计划在火星探索计划之后探索小行星。
中国计划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与此同时,它将把注意力转向在空.台游荡的“漫游者”科学家最近透露,中国计划在火星探索计划之后探索小行星。
据新华社2月20日报道,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发布了《2016年中国航天》白皮书,在介绍未来五年deep/きだよ 0号探索的主要任务时,也提到了小行星探索。中国深空探测科学目标论证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季江蕙表示,专家组论证了未来20年中国深空探测的主要科学目标。目前,基本确定火星探测计划之后将是小行星探测,接着是木星和木卫二系统。

小行星通常指围绕太阳运行的小岩石或金属物体。大多数小行星分布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主带。由于质量小,大多数小行星都有不规则的形状。这些小而无气的小行星可能包含地球上生命和水起源的重要线索,也包含太阳系早期形成的原始信息。对小行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一些小行星轨道与地球轨道接近或相交,可能与地球相撞,对地球和人类的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专家们的计划是发射一个小行星空探测器,对三个近地小行星进行飞越、伴随飞行和伴随飞行附件探测。”附件是落在小行星表面进行原位取样分析。”纪说道。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和日本的探测器在小行星上着陆。日本的隼鸟1号探测器降落在石川小行星上,并对其进行了采样。
“2017年,中国将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如果嫦娥五号能够成功地从月球上取样和返回,这表明中国有能力从其他天体上取样和返回。将来,中国可能会像日本一样从小行星取样返回,并在地面实验室分析回收的样本。”纪说:

冀说,探测的首选目标是对地球构成威胁的近地小行星,并评估它们撞击地球的概率;二是研究小行星的形成和演化,从而研究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再次探索地球上生命和水的起源。

他介绍说,中国科学家计划选择三颗非常特殊的近地小行星作为探测目标。目前,他们计划对阿波菲斯小行星进行伴飞探测,对1996 fg3小行星进行伴飞和附着探测,并根据探测器的发射窗口选择一颗近地小行星进行飞越探测。整个探索任务持续了大约6年。

阿波菲斯小行星于2004年被发现。它的最大直径约为394米,宽度超过两个足球场。专家估计,阿波菲斯将于2029年4月13日“经过”地球,地球距离地球表面3万多公里,比月球离地球更近,到那时肉眼就能看到。因为它的轨道被重力改变了,它将在2036年回到地球。

阿波菲斯是埃及神话的毁灭之神,以它命名是因为科学家们曾经认为这颗小行星对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全世界有100多个科学研究小组正在研究它。然而,目前科学家估计它撞击地球的概率非常小。

尽管暂时没有必要担心阿波菲斯,科学家估计有30万个直径超过40米的近地天体,到目前为止只发现了大约3%。这使得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近地小行星对地球和人类生存的威胁。2013年12月,联合国大会批准建立国际小行星预警网络。

2017年1月下旬,作为该预警网络的成员,紫金山天文台的近地天体望远镜发现了三颗近地小行星:2017年bk3、2017年bm3和2017年bl3,这是一颗具有潜在威胁的近地小行星。

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最近发布的《国家近地天体预防战略》指出,近地天体作为一种潜在威胁,可能对全球环境、经济和地缘政治造成严重的灾难。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陨石事件造成1200人受伤,近3000栋建筑受损。

江蕙说,面对近地天体的碰撞威胁,不仅需要在地面上建造一个专门的望远镜,以形成一个监测和预警网络,还需要在空基地对近地天体进行全面调查,更需要发射一个小行星探测器进行近距离详细调查,以了解其物理特征、内部结构和组成。

他说,中国对空小行星的深度探测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近地天体的基本特征,以便采取有效的对策,防止、减轻或消除未来的碰撞威胁。[/h/科学家发现的许多陨石含有有机物,这被认为与生命起源有关。此外,在许多小行星上都发现了水。一些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水可能来自小行星或彗星。

“为什么fg3小行星在1996年被认为与生命有关?由于科学家在地面进行了大量天文观测,通过光谱分析发现它是一颗含碳小行星,其中可能含有生命起源所需的有机成分。”纪说:

他说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有许多主带,但近地小行星很少。这些小行星可能由于大行星的重力扰动而离开主带,并由于各个方向的不均匀热辐射而获得动能,从而缩短它们与地球的距离。

纪介绍说,紫金山天文台与国内相关单位合作完成了小行星综合采样装置样机的研制,为我国未来小行星原位采样提供了有力保障。
标题:中国正筹划小行星探测 或选三颗小行星为探测目标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621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