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40字,读完约5分钟

本报记者龚,兴平 “坚决抗击蓝天,保卫战争。”《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燃气质量。因此,“保卫蓝天”成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词和热点词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我们必须坚决捍卫蓝天,消除,停止和延迟超过5000万千瓦的燃煤发电产能建设,并增加空清洁能源发展空间。要抓紧解决机制和技术问题,优先保障可再生能源上网发电,切实缓解弃水弃风弃光的局面。 为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上述任务,国家电网四川电力公司副总经理、成都供电公司总经理褚雁芳认为,政策和市场机制不完善、供电与电网发展不协调是当前清洁能源发展面临的两大问题,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褚艳芳:清洁能源应建立跨区省消纳机制

多因素约束 清洁能源消耗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清洁能源消耗比重上升1.7个百分点,煤炭消耗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5.6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朱延芳认为,四川对这张“成绩单”的贡献是巨大的。 “作为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四川省水电装机容量已超过7200万千瓦,居中国首位。2016年,水电发电量为1285亿千瓦时,可满足一个中等规模省份全年的用电量,相当于节约4000万吨标准煤,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和340万吨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楚炎芳说道。 然而,随着四川省清洁能源“供过于求”现象的逐渐出现,褚雁芳意识到政策和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以及省际壁垒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清洁能源的消费。 事实上,中国清洁能源的禀赋和需求是反向分布的,西部地区风景和水资源丰富,集中开发后无法就地均衡消耗,需要大规模送出。“目前,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燃煤发电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这严重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然而,这可能是由于该省的工业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和就业等因素造成的。一些东部和中部省份仍在积极争取新的燃煤机组,但它们不愿意在省外使用清洁电力,这导致像四川这样的大型水电省份无处可去。”褚雁芳表示,长期以来,中国电力一直是按省平衡、就地消耗,缺乏跨省、跨地区的清洁能源消费政策和电价机制。建立跨区、跨省的清洁能源消费电价机制和配额制度,下达各省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的硬目标,全面实施碳排放交易等各项措施,为跨区清洁能源消费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条件。此外,闫艳芳认为,水电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在技术成熟度和经济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是,2016年3月国家刚刚颁布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全保价收购管理办法》主要针对非水可再生能源,水电不在其中,不能享受全保价收购政策;近年来,水电不是优惠政策之一,如可再生能源关税加补贴资金。这些政策和机制的障碍进一步增加了四川水电的输送难度。发电的使用时间减少了,弃水现象逐年加剧。水电企业经营困难,清洁能源发展遇到最大瓶颈。 朱艳芳表示,国家应形成大力消耗水电的政策取向,尽快将水电纳入可再生能源全面可负担采购范围,享受电价补贴政策,促进水电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褚艳芳:清洁能源应建立跨区省消纳机制

加强跨省传输能力巨大的市场需要发达传输渠道的支持。在朱延芳看来,除了清洁能源消耗问题,供电与电网发展不协调,清洁能源输送渠道建设滞后,也制约了清洁能源的使用。 以四川为例,每年需要输送近4000万千瓦的清洁电力,但目前最大输送能力仅为2850万千瓦,长期以来存在严重的弃水问题。随着几个在建水电项目的相继投产,预计到2020年,四川省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将接近1亿千瓦。如果不增加输送渠道,届时将无法输送2000多万千瓦的剩余电力,废弃的水力发电将超过500亿千瓦时。 “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是许多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我们深感忧虑的是,清洁能源被白白抛弃,造成巨大的投资和资源浪费。”朱延芳说,去年,在我们的积极建议和呼吁下,国家批准并开始在四川和重庆建设500千伏第三通道,计划在今年内完成,可增加200万千瓦的发电量,但仍远远不能满足输送需求。为此,严雁芳建议,一是尽快批准建设雅中UHV DC项目,解决雅砻江中游和攀枝花、甘孜、凉山地区大型梯级水电站送出1000万千瓦剩余电量的问题;二是尽快启动白鹤滩UHV输变电工程前期工作,解决白鹤滩水电站1600万千瓦和攀西、甘南地区2000万千瓦左右的剩余电量问题;第三,尽快开展西南UHV交流电网研究,建设覆盖川渝、藏负荷中心和水电基地的UHV交流骨干网,化解巨大的安全稳定风险和“刚性与弱势”的大规模停电风险。同时,四川电网应纳入全球能源互联网,支持“西电东送”和“一带一路”倡议,四川水电应送至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实现清洁能源科学的可持续发展。

标题:褚艳芳:清洁能源应建立跨区省消纳机制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6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