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21字,读完约2分钟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朱惠春)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是三维打印技术在骨科手术中应用的先锋和推动者。代表一位颈椎模型手刘告诉记者这是一位病人手术后的真实情况。肿瘤切除后,患者可在手术后通过更换3d打印的人工椎体而尽早下床。没有3d打印带来的新技术,这种情况的处理非常困难。自2014年以来,他的医院已经成功完成了类似的病例。刘代表说:“这个领域的突破完全依靠我们自己独创的设计和技术。我们领先于外国同行。在相关的外科领域,我们已经从外国先进技术的追随者转变为先进技术的先驱和领导者。”

刘代表表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外产品主导了高端医疗设备和医疗器械行业。社会普遍认为看病贵。事实上,大部分医疗费用都花在与上述设备和器材有关的费用上。以骨科患者的医疗费用为例,超过70-80%的费用都花在了医用耗材上。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医疗产品可以实现“质优价廉”。例如,国内自主研发、注册和批准的第一个3d印花髋关节臼杯产品,3万个进口臼杯,国内3d印花臼杯只有1万个,国内臼杯上市以来使用了2500多个,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国内医疗技术的自主创新也将迫使国外产品降低价格。因此,加强医学科技创新迫在眉睫。

然而,目前我国医学领域的科技创新环境并不尽如人意。由于医疗产品的特殊性,尤其是植入人体的医疗产品,审批过程往往非常严格,甚至非常漫长。有些规定,如个人定制医疗器械管理规定,在中国甚至还没有建立。相比之下,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在创新医疗产品(包括个性化定制医疗产品)的管理机制和审批程序方面要宽松得多。因此,国内医药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品上市在国际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为此,刘建议从更高层次上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并根据医学科技创新的特殊性制定一些特殊措施,以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从国际竞争的高度研究和开辟医学科技创新的绿色通道。

更多报道,请参见“团结奋进稳定——2017年全国两会”
(编辑:牛立涛)
标题:刘忠军代表:医疗科技创新需开通绿色通道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675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