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86字,读完约6分钟
“不良资产和债券的违约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和企业经营中的问题有很大关系。这是一个普遍现象。目前,它仍然有可能在未来继续发展。此外,影子银行主要体现在银行体系表外业务的过度发展,尤其是中小银行表外业务的过度发展,值得今后关注。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经过一系列监管整顿,风险已基本得到控制。当然,未来的监管需要加强协调,加强创新领域的监管,避免监管的灰色地带。”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昨天告诉《证券日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加强调金融风险,称当前的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但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应高度警惕。稳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有序化解和处置突出风险点,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构筑金融风险“防火墙”。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应对一系列风险点,着力防范和控制资产泡沫,提高和改善监管能力,确保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发生。”

对此,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文彬向《证券日报》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金融风险的重视,为今年关注和化解金融领域潜在风险指明了方向。
今年不良贷款的规模仍在上升
事实上,自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防范金融风险”一直被频繁提及,也是各大金融机构规划2017年金融监管的常用关键词。然而,中国的金融体系由银行主导,风险防范无疑是未来的重中之重。

文彬表示,在金融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确实存在并积累了一些风险。首先,它们体现在信用风险上,包括不良资产和债券违约,这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有很大关系,所以这也是正常现象。近年来,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经济需要实现转型升级。过去,部分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面临信贷风险压力,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增加,债券违约频发。然而,目前,总体风险仍然可控。

根据银监会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16年第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5123亿元,比上季度末增加183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4%,比上季度末下降0.02个百分点,这是2012年第二季度以来的首次下降。

“不仅如此,与国际银行业相比,中国银行业目前的拨备覆盖率和资本充足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反映出中国银行业金融形势保持稳定。”文彬说。
文彬表示,中国通过各种方式解决不良资产。银行一方面核销自身的金融资源,另一方面通过重组、债转股和不良资产证券化来化解不良资产。对于增量信贷,银行还根据国家战略计划确保新信贷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从不良领先指标来看,截至2016年第四季度末,关联贷款余额为3.4万亿元,比上个月下降3.6%,关联贷款占比3.87%,比上个月下降23个基点。
对此,文彬认为,无论是利息相关贷款余额还是利息相关贷款比例都有所下降,这是由于去年底以来中国经济的稳定,这对降低不良资产风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与此同时,这也发出了一个信号,即不良资产池水平在未来将呈现下降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拐点已经出现,不良贷款率的趋势在未来还会重复。

在连平看来,目前,不良资产的状况还没有见底。尽管去年第四季度银行数据稳定,不良贷款率下降,但不良贷款的绝对数量仍在增加。其中,不良贷款率保持稳定,主要是因为信贷增速仍然较快且有所稀释。因此,可以说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此外,连平认为,目前银行资产中的逾期贷款金额仍然比较大。根据法律规定,一些逾期贷款最终将不良资产化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不良资产还没有见底。预计今年不良贷款率不会明显上升,但不良贷款规模仍将明显上升。就债券违约而言,未来有继续发展的趋势,所以也没有见底。

一些中小银行过度发展表外业务
影子银行是潜在金融风险突出的领域之一。在连平看来,影子银行与大资本管理的发展有关。目前,影子银行的风险主要集中在银行内部,银行外部的业务近年来在监管下得到了有效控制。主要是银行表外业务快速发展的问题。一些银行表外业务规模明显高于表内资产,但没有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来控制表外业务。如果没有资本和准备金,就有潜在的风险,一旦出现问题,风险往往会非常大。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中国金融业资产管理规模近90万亿元,其中银行融资26.3万亿元,专项资金账户16.5万亿元,信托计划15.3万亿元,经纪资产管理计划14.8万亿元,公共基金8.4万亿元,私人基金5.6万亿元,保险资产管理2万亿元。

文彬表示,由于一些资产管理产品相互借用“渠道”,且产品相互嵌套、交叉持有,如果剔除重复计算因素,中国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将达到60万亿元左右。可以说,资产管理业务在经济和金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文彬看来,资产管理业务是银行信贷和资本市场之间的第三种融资方式,包括债券和股票市场融资。它还具有直接融资的特点,属于表外业务,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刚性赎回。同时,银行利用渠道作为“资金池”,这积累了一定的风险。这与我国目前的制度监管有关,业务创新是跨市场、跨行业的。这种创新产品很容易形成真正的空或监管盲区,而且这部分的规模在不断积累。从中国宏观审慎的角度来看,这种系统性风险是不可能识别的,包括规模和控制。

在这方面,监管当局一直在加紧制定政策对其进行监管。就银行财务管理而言,银监会副主席曹禺日前在国务院办公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他正在研究制定新的财务管理办法,旨在推动银行财务管理业务的规范化转型,目前银行财务管理业务已经基本成熟。

连平提醒说,由于影子银行的跨行业、跨市场的复杂性,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不宜在短时间内支付过多,否则会导致流动性在短时间内迅速收缩,对市场造成很大影响。
标题:银行业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 专家:不良资产和债券违约需警惕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682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