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136字,读完约13分钟
13日,英国《金融时报》网络版发表了专栏作家王二山的一篇文章,题为“人工智能让机器人取代人类了吗?文章”。根据这篇文章,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博士说,只有当人类理解了创造力的产生过程,他们才能教计算机人类的独特创造。

二月初春,我在北京做了这个采访。我特别想问洪小文一个问题。以阿尔法戈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浪潮能持续多久?人工智能的目的是让机器人取代人类吗?

这与洪小文的简历有关:他于1995年加入微软,2007年成为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2014年担任微软亚太R&D集团董事长。早在20世纪80年代,他就在卡内基梅隆大学人工智能的先驱学者罗杰·雷迪的指导下学习语音识别,并与李开复和沈向洋成为他的门徒。

雷迪的导师是约翰麦卡锡,他在1955年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个术语。第二年,1956年夏天,他在达特茅斯学院领导了人工智能的夏季研究项目。许多人认为自从这次会议以来,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一个学术领域。

洪小文:人工智能的最终目标是成为人类的守护天使
麦肯锡和雷迪都获得了该领域的最高奖项——图灵奖,因为他们在人工智能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杰出贡献。雷迪还在2009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的外国院士。其中一个原因是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学者,包括萧乌恩

“20世纪80年代,当我从雷迪那里学习语音识别时,我觉得人工智能这个话题对我很有吸引力,因为人类智能是我们人类有意识拥有的最非凡的东西。我们怎么能让机器也拥有它呢?”

他说,他永远不会忘记,他和他的师兄李开复当时考虑的想法与他们的导师雷迪和他的导师麦卡锡不一致,但雷迪对他们说,“虽然我不同意这个方向,但我支持你们去尝试。”在那之后,他们真的取得了非常好的成就,洪小文说,“后来,当罗杰获得图灵奖时,我们也做出了一点贡献。导师的导师麦卡锡也获得了图灵奖——这也是一个巨大的荣誉。我们有图灵奖的传统。”

500年的国际象棋比赛
不难看出,“向老师学习”在洪小文是一个关键词,几乎每个答案都能看出老师的影响。
例如,当谈到这个行业时,对于人工智能目前处于哪个阶段有不同的看法,包括春季和秋季。洪小文想:“实际上,我不知道是春天还是秋天。众所周知,人工智能至少经历了两个冬天,而我自己也经历了一个半冬天,也就是第一个冬天和第二个冬天的结束。科学研究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从我们研究人员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个漫长的周期。”

“今天,人工智能极其流行。很多人会认为这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但是我会说没有这些学者——我真的很尊敬这些早期的学者——没有他们在50年前和60年前。如果你开始这样努力,绝对不会有今天的结果。因此,我很希望传媒能够多报道一下这些学者,他们在这么早的阶段就默默耕耘,以及他们所奠定的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

至于哪一天我们能够真正达到人工智能的临界值,制造出一台和人类智能完全一样的机器,洪小文说预测未来是非常危险的。麦卡锡的说法是5到500年。“我的老师雷迪的陈述也很有趣:他会说大约需要10年,但他会马上补充说,‘如果时光倒流,你30年前问过我,我的答案也是10年。如果你是5年前的人,直到你今天问我,我还说还需要10年时间"

然后我甚至可以帮他回答,洪小文说。如果你10年后问他,他肯定会告诉你,可能还需要10年,这仍然接近麦肯锡的500年。
500年?!
我最后一次看到这个时间跨度恰巧与人工智能有关:当时,阿尔法戈打败了韩国棋手李世石,有人提到“在过去的500年里,仙族没有多少年了”,为了探索机器是否被赋予了人工智能,会带走人类下棋的乐趣,最终会以一种机器特有的简单而高效的方式将人类粉碎。

对此,洪小文冷静地回答说,如果算法继续由人来写,机器只能按照人提供的算法来运行,那么即使是最先进的计算机,此时此刻也与十多年前人类发明的算盘基本相同。;即使计算机能完成一些特定的任务,也并不意味着计算机能理解这些任务。

以计算机写作为例,微软也在研究,“这听起来很神奇,但简单地说,就是使用所谓的深度学习。”首先,训练机器,并告诉它这张图片将与哪些单词相关:在开始时,我们先找到了大量的数据来训练它。经过训练,今天我们将为这台深度学习机带来一个新的画面,它将产生一些单词,用这个单词作为介绍;同时,我们训练它学习古今中外的诗歌,收集它们,添加单词和单词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神经网络。然后,只要开头有一个词,机器就能找出后面的词,最后变成一首诗和一首歌。”

“但是人们绝对不用担心,绝对不需要担心失去工作。我该怎么说呢?例如,机器可以通过看上面提到的图片很容易地产生几首诗,但是我不想谈论作家,也就是说,普通人在看到这些诗的时候可以很快地判断,“嘿,我觉得这样更好”,而光是这样做的人已经很有价值了。毕竟,通过深入学习让机器产生作品是容易的,但判断永远是人类的力量。这台机器不知道哪项工作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你知道这项工作在谈论什么吗?”

“只有当人类理解了创造力的产生过程,他们才能把人类的独特创造教给电脑,”洪华晓文说,“但这是最困难的,我们可能永远也不会搞清楚。”
“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大数据、计算机和移动互联网做很多事情。(例如,微软在2016年10月刷新了对话语音识别的单词错误率,并率先使机器达到了人类速记员的水平。)但要实现人类智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它主要基于逻辑检验,强调合理性。虽然这符合人类对智慧的定义,但人类仍然有非常丰富的情感。正因为如此,人工智能可以继续成为一项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如果我们假设这台机器能在几年内达到人类的智慧,那么这项研究就应该结束,没有必要再研究它了。”

科学家与科幻作家
既然人工智能研究的道路是修远,作为研究所的院长我该怎么办?例如,如何确定哪个主题值得做,哪个可以放回去?一个理想的研究者的特征是什么?

2017年是洪小文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的第十个年头。他是自1998年11月微软亚洲研究院成立以来任期最长的院长。前三位院长依次是李开复、张亚勤和沈向洋,他们都是业内知名人士。

回顾研究所成立的那一天,李开复作为第一任院长,邀请了美国总部的研究人员来帮助解决问题,其中包括萧乌恩。在那一天,比尔·盖茨通过录像向来宾们解释说,1991年设立研究所的目的是“创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使未来的计算机能够看、听、说、学,使人们能够像人一样与计算机交流。”

从那时到现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已经培养了18年的人才。谈到管理,小文博士认为有两个方面:首先,必须有一个中心思想。“比尔·盖茨先生说的是我们的愿景。我们相信这个方向。虽然我们不知道要花多长时间,要花多少个冬天,但我们在人工智能方面确实有缺陷。你也可以说这是愚蠢的,但这种坚持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是要有长远的心态。他说:“我们当然希望研究人员每年都能得出结果,但是如果今天有研究人员告诉你:别烦我,给我两年时间,我会给你结果;两年后,他说,快出来吧,再给我一年;三年后,他说,嘿,再给我六个月...在这里,作为研究所的领导者很容易感到尴尬。我们必须明确回报,但判断未来并不容易。也许看看时间是公平的:例如,10年后,如果我在过去10年中鼓励的大多数决定和项目产生了结果,这意味着我是一个好的领导者;如果我鼓励的项目没有产生结果,但是我不鼓励的项目产生了结果,那么我就不是一个好的领导者。关键是,即使很难判断未来,你也必须做出一些判断,然后给研究人员最好的环境和最自由的文化,希望好事会发生。”

至于研究的理想人选,“有人说我们研究所的人更聪明。”我认为世界上每个人都很聪明,但是每个人的智力都用在不同的地方。作为我们的研究者,我们应该对技术和未来抱有最大的希望。我经常开玩笑说我们不同于科幻作家。如今,许多科学研究成果都是科幻作家在50年前甚至100年前完成的,但科幻作家只是在做梦,我们的研究人员不仅要做梦,还要实现你的梦想,即使你可能无法实现你的人生。”

这听起来像是他的老师雷迪在1995年3月接受图灵奖的演讲的回声。当时,雷迪的标题是“做可能的梦”,这是为了实现人工智能的梦想。
洪小文还说:“例如,我的导师雷迪和他的导师麦卡锡一生都在从事人工智能研究,但未能实现他们的梦想,成为一台认知和感知机器,但他们都坚持这样做。”今天,我们要找的人应该像这样热情。除了专业培训,更重要的是能够坚持。上述人工智能研究已有60年的历史。今年是第61年。至少已经有两个冬天了。今天,它突然变得太红了。前方还会有一个冬天吗?还会发生什么?...但是研究人员不应该关心这个,而是继续前进。这是科学研究的途径。”

30年后,人和人工智能每天都在共存
想象一下30年后会发生什么,洪小文说,“有一个非常好的场景是终极助手。每个人都有终极私人助理。它总是知道你下一步要做什么,并提前为你做好准备——就像我一样。在这份工作中,会后会有下一次会议,会后会有下一次会议。其他人在做什么?有些人我可能只见过两次,当我再次见面时,我会感到尴尬。我不知道如何称呼对方的名字。我上次和他谈过的,这个助手可以帮助我准备并延伸到我的个人生活。例如,我必须去机场接我的母亲,我应该什么时候离开,路况如何,所有这些事情,我真的可以实现无缝对接。”

让每个人都有一个守护天使。洪小文说他非常喜欢雷迪老师的描述。“我不知道这是否需要30年,也许不需要。”
至于人工智能是否会使机器取代人类甚至夺取世界,“我的回答是相信人类的智慧。”毕竟,技术就是技术,人工智能与移动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个人电脑技术是一样的。有时,我想知道人们是否给人工智能增加了太重的负担,好像人工智能不同于其他技术。技术是人类发明的,可以使用。关键在于人类,我完全相信人类的智慧,相信我们开发的技术和机器都是为了我们自己。人类是世界上最聪明的生物,人类的智慧一定会把人工智能用在正确的方向上,做能给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事情。有些人可能会拿这些东西去做坏事,但那是一个坏人。我们有法律,我们有智慧去定义和回应。”

伴随着洪小文对人类智力的高度信任,他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如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二个问题,人工智能超级助手的设计能否考虑到这一点,这样机器不仅能帮助我们轻松获取信息,还能帮助提醒我们:请自己判断这个消息是真是假?

洪小文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必要的话题。“第一个问题是我为什么会重视教育。我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但我可以说的是,要注意倾听不同的声音。”
尤其是当大多数人这样说的时候,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人都这样说,而且民意调查也非常系统和科学,那么你应该更加警惕,注意倾听对方的声音。“听完之后你可能不会改变你的判断,但现在更严重的问题是那些声音还没有出来。民意测验只是说大多数人都这么说,你还没有积极地找到那些可以独立倾听和思考的声音,这很容易形成另一种声音——我认为是说话。从这个角度来看,如何照顾少数人的权益,如何独立思考,在未来将变得更加重要。”

至于第二个问题,他说:“你提到了人工智能,它在很大程度上使用数据。数据是什么?英语说垃圾进来,垃圾出去。如果你的数据采样不正确或偏向某一方,你的结果就会有偏差。因此,关于人工智能的第二个问题更加困难。很难知道你怎么会不知道。东西。”

“无论我们是从事人工智能研究还是制造产品,我们都应该关注如何使我们的产品更安全,以及如何使我们的产品不会因为数据而引起一些我们没有想到的偏见。这是80/20原则:我必须在这样做的时候照顾大多数人的权利,但是不要忘记少数人的声音,因为每个人在许多问题上都可能成为少数。毕竟,人天生就不同。这在人工智能领域更加困难。有时你把它变成一种产品并使用它。除非你遇到问题,否则你可能不会意识到。”

因此,人类未来的希望在于更多的人能够独立思考。“如果我将来不做研究,我想做教育,这与大多数人上大学教计算机的想法不同。我想要的是如何将计算机思维和独立思考引入中小学,因为教育的本质是为人类的未来做准备,我真的很想这样做。”

所以我们应该对未来更加担忧更加自信,因为我们不知道是否有足够多的人能够独立思考,满足构建人工智能超级助手的要求?
出乎意料的是,在从人工智能学者的角度谈论了未来的艰巨挑战之后,洪小文仍然可以平静地回答:“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认为未来只会更好。”我相信,大多数人,像我一样,在新的一年里肯定会比去年走得更远——例如,我今天提到的另一种讲话,我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过——人们会犯错误,但我们一定会从中吸取教训。不能说将来不会有错误,但我希望以后少犯错误,甚至把事情做得更好。”

"这就是为什么我相信ai+hi(人类智能)=超级智能."他说。
标题:人工智能是让机器人取代人类吗?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688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