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76字,读完约2分钟
中新社北京3月14日电(记者)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1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智树平、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主任孙大伟、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就“质量改进”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智树平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他对中国的质量有复杂的感觉。“我们的质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也有很大的差距。”
智树平指出,所谓的“快乐”是指从2013年到2016年,质量稳定在90%以上,2016年达到91.6%。一些重要产品质量取得明显进步,整体质量水平不断提高。此外,仍有大量产品走向海外,特别是高铁和核电,还有一些项目正在走向海外。中国制造业应该说是销往世界各地,这意味着它有质量支持。

所谓的“担心”意味着还有很大的差距。智树平说,中国的整体素质水平还不够高。首先,产品质量整体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一些产品档次还比较低。尤其是高端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导致“海涛”、“海购”和消费溢出。我们的一些产品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一般都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服务业取得稳步进展,但总体改善仍相对缓慢。在一些服务领域,人们仍然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品牌,品牌建设的差距仍然比较大。如今,许多产品都是由原始设备制造商生产的,而在我国,世界知名品牌寥寥无几。这是从产品的质量状况来分析的。

“另外,从质量发展环境来看,全国总体质量环境还是比较好的,但是有些地方还存在差距。一些地方仍然比较注重国内生产总值,不太注重质量,投资较少,在法规、投资和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但一些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还不完善,质量控制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特别是一些企业不讲诚信,有时以降低质量为代价参与竞争,甚至严重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因此,当地的环境仍然存在差距。”

至于第三个差距,智树平说,中国的质量和技术基础不是很强。国家质量和技术基金会包括计量、标准、认证和认可、检验和测试。在这些方面,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出口企业每年都受到国外技术贸易措施的影响甚至损害,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质量和技术基础薄弱有关。智叔平说,所以有喜怒哀乐,我们取得了进步,但也有差距,提高质量是当务之急。作为一名质检人员,我们心中总是有很大的压力。

(编辑:张学)
标题: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对中国的质量状况有喜有忧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690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