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11字,读完约4分钟

中新网3月15日电(证券日报记者桂)在今年的“两会”上,农业供给方面的改革被多次提及,各界人士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农业企业涉及的土地政策法规有待完善,权益模糊,市场化价值不高,流转成本高,效率低。然而,农业企业融资困难。解决办法可以考虑研究一套合作金融和分工。不同的财务分层满足不同的企业需求。”全国政协委员、郑达集团高级副董事长杨小平在接受中国经济网采访时表示。

政协委员把脉农业供给侧改革 金融、村级经济成关健词

此外,对于农业供给方面的改革,杨小平在小组讲话中提出了三点建议,其中在农业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中,弥补不足的关键是补充产业,注意利用好新的经营实体,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在产地、贸易、加工、物流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农业第一、二、三产业的整合和发展;突破惯性思维,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市场和资源,充分发挥中国消费市场的规模优势,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效益;采取“农民+合作社+企业”模式推进金融支农,解决农民贷款抵押与银行资金保障的矛盾,解决商业金融支农扶贫的长期政策问题。

政协委员把脉农业供给侧改革 金融、村级经济成关健词

“中国的农业受到规模的限制,因此很难通过使用高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必须依靠制度创新,用组织规模取代土地规模。分权是继契约制度之后的又一伟大创造。通过农民+合作社+企业的模式,可以实现双赢,整合经营规模,在不改变土地制度的情况下提高效率;延伸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金融支农,通过农民+合作社+企业的形式解决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无担保贷款问题。这种模式的关键是企业要有一个生产基地、加工能力、仓储物流和全球贸易的综合企业,以整合第三产业。”杨小平介绍道。

政协委员把脉农业供给侧改革 金融、村级经济成关健词

此外,杨小平还提到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注意事项:“众所周知,现代科技的运用必须有规模支撑,但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走新世界大农场的发展道路。因此,在小农经济条件下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关键是突破技术利用的规模瓶颈。必须创造性地在企业和农民之间找到商业上可持续的合作关系,用管理和服务专业化取代土地规模,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并提高农业竞争力。这是建设现代农业工业园的难点。这也是农业供应方面结构改革的主要方向。”

政协委员把脉农业供给侧改革 金融、村级经济成关健词

中国经济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村级经济也面临着对农业供给方改革重视不够的问题。

“正确处置和管理农村资产,特别是村级集体经济,是农业供方改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民主建国会北京市委常委钟英在接受中国经济网采访时解释说。

政协委员把脉农业供给侧改革 金融、村级经济成关健词

钟伟说,在此前的调查中发现,在推进城镇化和实施“村改居”、“村改民”的过程中,各地在农村集体资产处置和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四个方面比较突出,需要注意,包括资产清理和资产评估后直接将集体资产或“集体股份”转让给村委会或居委会管理;将本村集体资产“货币化”并分配给个人;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转变为公司;以“村改居”、“村民改市民”的名义,集体土地将转为国有土地。

政协委员把脉农业供给侧改革 金融、村级经济成关健词

钟瑛认为,农村集体资产处置和管理的方式和结果是对农村集体所有制的现实阐释。城市化进程只有与正确处理农村集体资产和保护农民利益相结合,才能不偏离正确的轨道。“一般来说,集体财富和村民都是富人;集体贫困,村民贫困;大家都散了,人们的心也散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不仅意味着减轻村民负担,也意味着在更大程度上改善村民福利。因此,大多数农民都有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愿望。”

政协委员把脉农业供给侧改革 金融、村级经济成关健词

有鉴于此,她建议采取五项措施保护农民权益,正确处置农村集体资产:“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符合城市化和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实行集体经济组织和居民委员会的机构和职责分离;条件不成熟时,不宜将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为公司;不具备条件的,不宜轻易将农村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明确“村改居”地区集体经济组织和集体资产的管理部门。"

政协委员把脉农业供给侧改革 金融、村级经济成关健词

更多报道,请参见“团结奋进稳定——2017年全国两会”

(编辑:邓暠)

标题:政协委员把脉农业供给侧改革 金融、村级经济成关健词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7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