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15字,读完约5分钟
核心提示:国务院近日发布了《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设计了新时期提高老龄事业发展水平和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的顶层体系。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国家老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计划突出了养老体系建设的内容,对于增强老年人的参与意识、获得能力和幸福感,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突出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提高老年人福祉。国家老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解读《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
新华社记者、罗
北京(cnfin . com/新华网8月8日电)国务院近日发布了《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了提高老龄事业发展水平、完善新时期养老保险制度的顶层体系。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国家老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计划突出了养老体系建设的内容,对于增强老年人的参与意识、获得能力和幸福感,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据报道,在“十三五”期间,中国人口老龄化将继续快速发展,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新常态交织在一起,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并叠加着家庭小型化和子女数量减少。据估计,到2020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人数将增加到2.55亿,约占总人口的17.8%。与此同时,老年、残疾、独居或养老的老年人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全社会在养老、医疗、福利等方面的支出将继续增加,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任务十分艰巨。

这位负责人说,“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也是中国老龄事业改革发展和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窗口。该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对于正确引导社会各界对老龄化问题的期待,增强老年人的参与意识、获得感和幸福感,确保老年人同时进入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立足于我国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现实基础,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明确提出了总体目标和四个子目标。
总的目标是,到2020年,老龄事业总体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养老制度更加完善,及时、科学、全面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基础更加坚实。
四个子目标包括:一是多支柱、全覆盖、更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二是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补充、医疗为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第三,有利于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第四,支持老年人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社会环境更加友好。

在这些目标的指导下,该计划结合了各方面工作的实际发展,并设定了一些易于评估的具体可行的指标:
结合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要求,提出政府运营老年病床比例不超过50%,护理老年病床比例不低于30%;
结合健康中国战略,根据健康老龄化的要求,提出老年人健康素养应提高到10%,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老年科比例应达到35%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应达到70%。

为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建议定期参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比例达到20%以上,注册老年志愿者人数达到12%,城乡社区基层老年协会覆盖率达到90%以上。

该负责人表示,该规划在统筹养老事业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养老体系建设的内容,将保障和改善老年人基本生活、实现老年人安全感放在更加突出的规划和部署位置,努力提高老年人福祉。

根据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要求,规划提出大力发展居家型社区养老服务,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公共养老机构改革,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全面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优质、公平的养老服务。

针对我国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建设领域存在的不足,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相关制度设计,如建立和完善普遍的老年人优惠待遇制度,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老年人监护制度,完善全国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养老机构分类管理和服务评价体系等。这将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的老龄事业和养老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负责人说。

《计划》要求国家老龄办公室、民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各地的指导和监督,及时检查工作进展情况并向国务院报告。该负责人表示,国家老龄办将会同民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导和督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制定《计划》实施方案,分解落实《计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及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同时,充分利用检查工具,采取综合检查、专项监督和日常监督等方式对计划实施进行监督,强化责任追究和效率,促进计划顺利实施。(结束)
标题:全国老龄办有关负责人解读《“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714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