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17字,读完约6分钟

2017年2月22日,随着卢旺达、阿曼、乍得和约旦向世贸组织提交批准文件,《贸易便利化协定》(以下简称《协定》)获得112个国家批准并生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中国于2015年9月接受了该协定,并积极呼吁所有成员加快批准该协定的相关进程。《贸易便利化协定》旨在通过加强信息透明度、简化海关程序和国际合作,加快全球货物的流动、放行和清关。根据世贸组织的计算,该协议的实施将使全球贸易成本降低14.3%,带来1万亿美元的全球出口增长,并显著扩大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市场份额。除了在单一窗口设定过渡期、确定并公布平均放行时间、加工出境货物免税再进口、海关合作等单项措施外,中国还将立即实施协议中规定的其他便利化措施,这必将形成一个“高层次”的机制,推动中国口岸通关管理改革,加快中国通关监管模式和标准的国际整合,提升整体开放和经营环境。

贸易便利化协定能否落到实处

受世界经济周期性调整的影响,近年来全球贸易持续下滑,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下降。在这样一个时刻,各方都期待《贸易便利化协定》为全球贸易增长注入新的动能。然而,全面执行该协定是一系列积极效果的先决条件。目前,一些重要的发达经济体正逐步偏离多边贸易体制,表现出保护主义、仇外心理和反全球化的倾向。特朗普政府在美国的政策调整、英国退出欧盟、欧洲右翼势力的崛起等事件都增加了《贸易便利化协定》实施的不确定性。《贸易便利化协定》是世贸组织成立20多年来达成的第一个多边协定,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势头已经减弱。贸易促进政策分为两个层次:贸易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相比,自由化涉及更深层次的利益,往往是国家间利益冲突的焦点。该协定主要侧重于贸易便利化问题,旨在通过信息披露、程序简化和国际合作等技术手段提高通关效率和降低贸易成本。它并没有实质性地触及所有国家的利益,因此便于各方达成共识,并促使协定在缔结两年后得到三分之二成员的批准。相比之下,参与全球贸易的各方在关税和准入等贸易自由化问题上的分歧更为严重。在多哈回合谈判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农业和非农业市场准入方面的僵局导致谈判停滞。最近,一些国家主要通过贸易调查和提高进口关税来巩固自身利益,这导致2017年中国进行了119起贸易救济调查,同比增长36.8%,其中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调查同比增长80%。

贸易便利化协定能否落到实处

保护主义倾向可能会削弱相关国家实施贸易便利化措施的动机。《贸易便利化协定》提出了便利化的指导措施,但没有设定具体的标准和绩效目标。各国有更大的自由裁量权,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有选择地决定某一条款的完成程度。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可以在被动实施进口便利化措施的同时,重点实施出口便利化措施,从而达到刺激出口、限制从其他国家进口商品的目的。该协定允许成员将受管制货物纳入便利化措施的例外情况,因此一些国家也可能通过扩大受管制货物清单和提高进口产品的标准门槛,变相阻止从其他成员进口货物。

贸易便利化协定能否落到实处

保护主义往往会促使发达国家减少对发展中国家贸易便利化的支持。《贸易便利化协定》第21条规定,应向缺乏相关条件的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援助和支持,帮助它们提高实施贸易便利化措施的可持续能力。显然,发达国家应该成为援助实施的主体。然而,在保护主义的指引下,一些发达国家实施了“以我为主”、“以我为主”的经济政策,逃避履行国际义务,减少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导致不发达国家贸易便利化改革进展缓慢甚至停滞。成员之间贸易便利化水平的不均衡将限制全球范围内的货物自由流动,并限制全球价值链体系的完善和巩固。

贸易便利化协定能否落到实处

保护主义倾向于或限制成员间贸易便利化合作的深度。全球贸易便利化系统的建立侧重于清关程序的对接、商品标准和各国之间的货物信息共享。《贸易便利化协定》第12条要求成员在互惠原则的基础上加强海关合作,交流货物信息,分享监管经验。然而,实行保护主义的国家往往采取“以邻为壑”的经济政策,回避国际合作。它们的单边主义和利己主义也将挫伤其他成员促进与它们合作的热情,并阻碍统一的全球货物通关标准的形成和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

贸易便利化协定能否落到实处

最后,具有保护主义倾向的成员往往选择削弱甚至疏远多边经济和贸易合作框架,并将注意力转向双边经济和贸易谈判,以减少向欠发达国家的贸易利益转移,并最大限度地提高要价。例如,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tpp谈判,在其执政之初重新谈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甚至声称该协定不受世界贸易组织裁决的约束。这种单边主义和去一体化贸易战略最终将导致全球贸易安排的分裂,并阻碍全球通关程序和标准的统一进程。

贸易便利化协定能否落到实处

纵观当前全球经贸发展形势,特朗普上任后推行“美国优先”的保护主义贸易政策,并逐渐放弃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支持;欧洲国家已经无法弥合他们在难民和债务问题上的分歧,保守党获得了权力,民粹主义、分裂主义、保守主义和仇外心理逐渐蔓延,没有时间投入更多精力来治理多边经济和贸易体系。在引领全球经贸发展的主要国家中,只有中国坚定支持并有能力支持多边贸易结构的转型和完善,并在《贸易便利化协定》的实施过程中发挥主要推动者的作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贸易国,中国高标准执行该协议将极大地促进全球贸易便利化的推进。中国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了贸易便利化措施。截至2017年初,上海等自由贸易区已经实施了协议中的大部分便利化措施,并不断将实施经验推广到中国其他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仍相对落后,远远落后于国际标准。中国可以充分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积累的经验,以《协定》的规定为模式,倡导成立“一带一路”贸易便利化委员会,制定统一的贸易便利化标准,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促进标准对接,提高沿线贸易便利化水平,为区域“顺畅贸易”提供制度保障。美国新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正受到越来越多贸易伙伴的质疑和反对。中国应抓住机遇,发挥多边经贸体系的支持者和领导者作用,加强与欧盟等重要贸易伙伴的合作,在aeo互认的基础上加快通关便利化流程标准的对接和统一,及时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欧盟贸易便利化标准的整合。在欧亚普遍实施统一贸易便利化措施和建立正常化合作机制的基础上,利用贸易辐射带来的网络外部性,吸引更多国家和地区参与协定实施的国际合作。

标题:贸易便利化协定能否落到实处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7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