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3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31日电(记者杨阳腾)3月30日,深圳大鹏新区在北京召开深圳国际生物谷八光核心创业区战略发展研讨会。会上,大鹏新区介绍了国际生物谷坝轻芯启动区的规划、开发和建设情况。与会者深入探讨了如何实施深圳国际生物谷专项规划,以及生物谷在发展运营模式、产业培育模式、先行先试政策、国家项目承担等方面的可行路径和具体措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和皇家内科学学院的有关领导、专家和学者,以及一些专业园区运营和投资机构的代表参加了研讨会。深圳市大鹏新区党工委书记王敬东主持了研讨会。

深圳市副市长艾雪峰出席了研讨会,并表示,深圳作为首批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生物与生命健康产业,专门发布了相关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布局了东部地区的深圳国际生物谷,致力于建设国际领先的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和世界知名的生物产业集聚基地。他真诚希望与各位嘉宾及相关机构加强合作,共同探索生物生命产业园的发展规律,实现深圳国际生物谷的快速发展。

图为深圳大鹏新区美丽迷人的风景。
与会嘉宾围绕主题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见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计划司副司长周南希望深圳国际生物谷八光核心发射区能聚集更多创新元素,密切产学研关系,通过改革开放的窗口促进国际开放与合作;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表示,愿意为深圳国际生物谷建设做出贡献。他希望在生物谷增加农业元素,并介入现代食品和安全健康食品领域;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国平认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最困难的是转型研究。如果转型研究做得不好,这个行业永远也做不了什么;中国科学院院士李鹏建议,基础研究布局要高标准,在此基础上加快基础研究产业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价中心首席科学家何如意(爱吉,净值,信息)透露,目前政策鼓励新药研发,评价过程也在加快,这是生物谷发展的大好时机;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郭云培认为,生物谷的建设不能快也不能快,而应该把重点放在项目和再生产上;重新投资,重新引进。

生物与生命健康产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也是未来全球产业竞争的热点领域。作为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深圳十分重视生物和生命健康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近年来,深圳生物与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迅速,年均增长20%。2016年,产业规模达到2000多亿元,在生物医学、基因测序等领域具有突出优势。已建成319家创新载体,涌现出迈瑞、华大基因等一批优秀创新企业。

据了解,八光区是深圳国际生物谷的核心起步区。大鹏新区自2014年2月开发建设以来,按照“规划研究先行、基础设施建设先行、产业引进同步、内外资源共享”的基本思路,明确规划定位,统筹推进专项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智力引进等工作。目前,这项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

根据规划,深圳国际生物谷将把八光生物谷作为国家战略来推进,重点发展生命信息、生物医药等既有产业技术基础和比较优势,又能满足深圳经济社会长期发展需要的产业领域。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基本原则,顺应产城结合、绿色宜居的发展趋势,探索“低成本、低影响、低碳生活”的新发展模式,努力建设具有国家竞争力的滨海生态科学城,打造国际领先的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和世界闻名的生物产业发展高地。据估计,到2020年,生物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将达到800亿元。建立全球最大的基因诊断平台、生物样本和细胞库,聚集10多个高水平医疗机构、3个以上特色院校,搭建3个以上国家级研究平台。

目前,八广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道路、公园等63个项目已开工,总投资110亿元。生物家园、绿岛综合体等配套产业项目的土地出让正在推进,出让将在近期完成,建设将尽快启动。

在吸引投资和吸引人才方面,自2014年初八广生物谷规划建设正式启动以来,共举办了20场投资洽谈会,讨论了200多个重点项目。已有61个项目落户支持生物谷周边的工业园区,如生命科学工业园区和海洋工业园区,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马歇尔团队和美国院士罗斯曼团队建立的研究机构和产业化公司。另一大批项目正在引进谈判。

(编辑:宋
标题: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在京举办战略发展研讨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806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