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91字,读完约2分钟
近年来,即墨市选择部分村庄作为基层党建试点村,探索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发展路径。其中,即墨经济开发区张家岩下村探索了网格化管理、党员联系农民、先锋指数评价等党建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

3月17日,记者在张家夏衍村“党建文化走廊”看到一张“网格分布图”:村里328名村民按照庭院位置分成四个网格,两个村委会的四名成员各负责一个网格,每个网格下有几个小组,以党员为组长。其中,“党员联户宣传栏”显示,全村71名党员中,除20名70岁以上的老党员和14名流动党员外,其余37人与农民建立了联系,从3户到4户到十几户不等。每个党员的手机号码都有清楚的标记。

在长廊的尽头,有一张“党员先锋队指标评价表”:自律星和和谐星各占20分。每个季度,根据每个党员、100多名党员、村民代表等的表现。当场得分。分数低的要接受面试和警告,分数低的要被调到更高一级的党支部进行教育改造。

网格化管理、党员联户、服务承诺、先锋评价四个环环相扣的环节,编织了一个覆盖全村每户的农村党建服务网络。在这个大网中,每个党员都有责任在自己的“责任田”里保持土壤和精耕细作。

村党支部书记、村长张敦正说,每个党员的服务承诺可以概括为“八个一”:讲原则、讲政策、讲实用技术、促经济发展、促安全生产、听群众声音、帮群众排忧解难、管好环境卫生、建设新文明。在每个党员家庭的门口,都挂着“党员家庭”的牌子,以显示他们的身份。

“如果群众有困难,联户的党员不是第一个发现的,我们就问他责任!如果一个党员发现群众有困难,不能立即给予帮助或响应,我们必须问他的责任!如果党员自己“掉链子”跟人打交道,我们就要在全党会议上批评。”张敦正说道。

近年来,村里有些人住院了,村里的"两委"纷纷出面帮忙筹集资金;如果村里有学生上学有困难,村里的集体和党员会给他们经济上的帮助……村民从中受益,党员创业的活力也受到激发,公益热情也成为一种普遍做法。

基层党组织健全,党员素质和服务意识优秀,群众自然可以信任和依靠。多年来,张家夏衍村的政府一直很和谐,干群关系和邻里关系也很和谐。自1998年以来,该村从未发生过上访事件,现已成为著名的零上访村。

旧村改造是对党组织民意的考验。在2011年的旧村改造过程中,从动员会到张家岩下村的彻底拆迁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村民的满意度达到了100%,在全市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果。(记者刘成通讯员万)

(编辑:宋
标题:山东即墨: 基层党建“网格化” 党员心有“责任田”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811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