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95字,读完约7分钟
昨晚我在焦点访谈中看到了一篇关于农村电子商务的专题报道。作为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我很高兴看到中央权威媒体开始关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报告肯定了农村电子商务带来的诸多积极变化,也提出了一些值得跟进和探讨的问题。

农产品涨价的难度确实是目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也是下一步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之一。目前的情况是,一些地区试图销售当地的农产品,包括焦点访谈报告中提到的贵州铜仁卖米酒的二号村。他们的努力可以说有很多困难和问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不正是农村电子商务反复演变的缩影,最终会变成一只蝴蝶吗?

从《焦点访谈》报道中提到的筛选事实可以看出,电子商务给农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从满足农村消费者的需求、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到部分地区尝试的农产品向上销售。

但是农村电子商务带来的变化并不止于此。改变中国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落后状况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农村电子商务的出现使这种变化触手可及,并成为中国农村升级的新机遇。不仅在商品的买卖,而且在许多方面,如生态服务,企业孵化和文化公益中心的基础上,在全国各地的村庄搜索网站。可以说,这将是一场全方位、多角度的农村进化革命。

农村电子商务应该自下而上
让我先抛开一个概念,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应该自下而上进行。
经济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往往适得其反,而自下而上形成的秩序更为重要,因为它符合经济规律。
让我们来看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规律。
从纯经济角度来看,最终目标是将全国各地的农产品标准化,并销往全国各地,从而提高农民和当地人民的发展水平。但是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什么前提条件呢?

首先,我们需要培养农民的电子商务意识。如果留在当地的农民没有电子商务的概念,他们可以依靠什么来说服他们有意识地参与所谓的向上的农产品建设?

二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如果道路堵塞,快递不顺畅,我们在哪里可以谈货物销售?
还有农村人才的回归。没有农村年轻人才自主创业,电子商务就无法发展。
最后,还有农产品标准化,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它已经开始
接下来我们要看看电子商务意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回流和农产品标准化的愿景
如何实现它?是否应该由政府自上而下强制实施?这不符合我们对经济规律的理解。现在自下而上的发展相当不错。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主体是民营互联网公司,政府旨在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和相关支持。

这就是我所说的自下而上的方面。
我想强调的是另一个方面。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中,我们是否应该从一开始就大张旗鼓地做农产品出口,即使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让我打个比方。这就像拔苗助长。

农产品的上行需要我前面提到的很多前提条件,而这些条件的实现需要通过下行来培育。从下到上,从下到上。
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路径采用这种自下而上的方法论,明显符合经济发展规律。首先要培养农村人的电子商务意识;网上购物习惯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后,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是自然的结果;村桃的农村合作伙伴制度可以吸引农民工返乡。在此基础上,规范农村土特产品,形成完整的产销链是最难的骨头。

从头开始?没有人才回流,没有物流基础设施,甚至没有村民的电子商务意识。我们在哪里可以谈论一切?这是另一种被视为理所当然的自上而下的计划经济,注定要失败。

因此,焦点访谈的结论是:工业产品走向农村并蓬勃发展;农产品在增加,他们的热情不高。也许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说,工业产品进入农村并繁荣;农产品逐步上升。事实是,无论是电子商务平台、地方政府还是村民,他们都对农产品涨价非常热情。但是,对于中国广大落后的农村地区,我们是否应该期望他们不仅培养村民的网上购物习惯,建设配套的物流基础设施,还要在两年内完成非标准农产品出口产业链的建设?

先易后难是基本法则。欲速则不达,我们不能脱离经济运行的规律。
导致农村地区现代商业文明的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之中
多年来,我亲眼目睹了农村村民从来不知道、不理解或拒绝电子商务,而是接受并主动在网上购物,这是非常可喜的。下游畅通无阻,村民们接触到了网,为下一步行动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快递渠道。通过培训,可以培养每个村庄的电子商务骨干。只有有了这些关怀备至的农村永久“成功人才”,村民们才能转变观念,接受电子商务,接触电子商务,使用电子商务,氛围才能变得更浓。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不可能一蹴而就!

下行至少解决了农村假货泛滥和物流不通的问题,下一步是上行。绝大多数县现在都在考虑往上走,他们已经利用了所有可用的资源,包括一个大型的合作平台。我们都想在一夜之间做一些事情,但是搬砖需要时间!

我认为目前的发展速度和方向是正确的。即使在深圳和杭州,这个所谓的完整健康的生态系统也不是在短短两年内建成的。
这块骨头实在是太难啃了,所以目前,只有阿里巴巴的淘村在农村地区做着这样的深耕。从淘宝村的发展轨迹来看,它经历了多次迭代。农村淘宝1.0完成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启蒙。

2.0是解决存量房的供给质量和合作伙伴的收入。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村涛开始思考如何真正在农村扎根并健康成长。
经过两年的村庄整治运行,基本实现了三个网络的开通:1 .天网,也就是政府的支持。从省里到村里,各级政府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支持村庄整治;2.地面网络,即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物流和信息渠道的开放。主要是菜鸟网打造的淘村物流网络;3.人际网络是人才的建设。一方面,它是淘大村的合伙人;另一方面,它吸引并培养了更多了解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新经济的人才。

随着农村淘宝合作伙伴的成长,目前的3.0版本在生态服务、企业孵化和公益文化方面延伸了更多的触角。当以上三个中心形成聚集效应时,农村淘宝网将完成整个农村生态系统的建设。

淘点村的责任不是简单的购物和卖货,而是获取阿里从电子商务、金融、健康到娱乐的所有资源,实现整个服务体系的下沉;合作伙伴将转变为服务提供商,成为阿里巴巴为农村提供日常生活便利、创业培训和支持、文化娱乐等全方位服务的执行终端。

例如,厦门村文化节的设置可以被视为三个中心概念的简化版本。无论是留守儿童超级班、展示地方特色的县集市、探索传统农村技能的民间工匠,还是民间舞蹈比赛,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取资源和提供服务,从而重建中国农村文化,激活农村生产和生活要素,培养适应网络时代的农村商业人才。

在解决城乡消费均等化的同时,也给农村、农民和农业带来了思维和观念的变化。农村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是双向互动的。农民在购买质优价廉的产品的同时,培养了重质量、重质量、重品牌的观念,农产品逐步向标准化、质量化、情景化方向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不仅要看能卖出多少农产品,还要看电子商务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创业和就业,甚至农村社会治理带来的变化。

问题在于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不同的解释反映了观察者对时代潮流和电子商务浪潮的理解。在发展中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事实上,这是正常的。它与已经在推动农村进步的农村电子商务并不矛盾。这是同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

我们和春天在中国农村有个约会。感谢焦点访谈和阿里巴巴淘村,每个人都在为农村发展做出贡献。在农村地区发展电子商务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复制。据我所知,阿里巴巴将农村战略视为三大战略之一,肩负着将农村经济推向市场的重任。村涛3.0现在需要做的是为农村与现代文明的对接打好基础,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农村转型。(余瑞新是江西省金县电子商务办公室主任)
标题:焦点访谈所不知道的农村电商:重要的远不是“卖货” 而是搭建商业基础设施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822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