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32字,读完约7分钟

新闻背景:

最近,广州荔湾警方破获了一个诈骗团伙。该团伙哄骗老年人参加免费健康讲座,然后以高价出售假药和保健品。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一些老年人在发现自己被骗后,拒绝配合警方的调查。其中一个72岁的孩子在国外,没有人在工作日照顾他们。虽然老人知道自己被骗了,但他觉得“推销员”比他的孩子更亲近,所以他无论如何都拒绝报案。近年来,许多老年人陷入了保健产品的骗局,生病时不吃药,被骗出棺材,拆散家庭,甚至在死后在家里接到销售电话。

4月11日:保健品行业亟待规范 对"坑老"要"零容忍"

为什么保健品“老坑”屡禁不止?

“健康卡”、“免费卡”、“旅游卡”、“讲座卡”是保健品“坑老人”久经考验的营销招数,所有这些招数都在戳中老年人爱惜健康、不愿给年轻一代添麻烦的心理。尤其是让老年人不知所措的卡片是“情感卡片”,它几乎成了这种吸血营销方式的“杀手锏”。关心老人是标准,一些保健品销售人员甚至当众下跪给父母打电话,这对于骗钱没有底线。

4月11日:保健品行业亟待规范 对"坑老"要"零容忍"

保健品销售员不是看着和尚的脸,也不是看着佛祖的脸,而是比自己的孩子更“关心”自己,可能会为“善良”而不是保健品的功能买单。因此,许多老年人对“家庭营销”没有抵触。“家庭卡”制造的“温柔陷阱”如此有效,以至于一些老年人即使后来发现自己被骗了,也常常“打掉牙齿,吞进肚子里”,不愿意告诉家人,更不用说报案了。退一步说,即使老人突然醒来,想让说谎者展示他的真面目,他也可能做不到。商家有备而来,刻意规避销售过程中的各种法律风险,这让你束手无策。[详细]

4月11日:保健品行业亟待规范 对"坑老"要"零容忍"

据了解,各相关部门对保健品销售企业资质或从业人员资质没有要求。只要他们申请营业、税收等许可证,就可以开业,而且行业门槛极低;此外,由于保健品缺乏营销规范,各种欺骗性营销手段往往被认为是“正常”的,相关部门也没有相应的依据进行调查和处理。这不仅为一些思想不良的人打开了作弊的大门,也让监管机构无法监管。可以说,正是这种“先天”的监管缺失,使得保健品的骗局猛增,这也是保健品公司越来越多,骗子胆子越来越大的关键。[详细]

4月11日:保健品行业亟待规范 对"坑老"要"零容忍"

面对保健品,我们应该反思对老年人权益的保护

面对保健品中的“老人”,首先要反思的是对老人权益的保护。一些商家和骗子声称保健产品是“健康必需品”,具有“疾病预防和治疗功能”,或者向老年人过度销售保健产品和保健技术,这些都是非法行为。针对这一现象,有关部门应高度警惕,制定铁律严厉打击。然而,要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单靠制度和法律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树立全民尊老意识,倡导人们遵守社会公德,尊重和善待老年人。特别是,亲情和孝顺是老年人最需要的“保健品”。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同时,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老年人的精神支持。[详细]

4月11日:保健品行业亟待规范 对"坑老"要"零容忍"

医疗保健也应纳入社会养老的设计中,如大力发展“医护结合”的养老模式,为居家老人提供更加专业、权威、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拓展养老功能,丰富养老内涵,避免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需求超出正规渠道。当然,要杜绝类似的“老掉牙”的骗局,我们离不开监管当局的积极监督,从而从源头上杜绝混乱。[详细]

4月11日:保健品行业亟待规范 对"坑老"要"零容忍"

卫生保健行业迫切需要规范对“老坑”的“零容忍”

有必要增加非法成本来扼制保健品的咽喉。保健品“老化”的频繁发生与低成本、高利润有关。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一个成功的骗局通常有几百万或几千万元的利润。即使调查,罚款也可能只有几万或几十万元,这是不相称的,也是不够的。如果经济处罚大大增加,或者受害者的高额赔偿要求得到支持,使欺诈无利可图,情况会更好。从查处率来看,由于此类诈骗的流动性和隐蔽性,不容易发现和查处,查处率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一些人的投机心理。

4月11日:保健品行业亟待规范 对"坑老"要"零容忍"

与许多社会管理领域一样,现行体制下保健品营销的监督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如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公安等部门,导致管理职责不清、责任不清、罢工不实,偶尔相互推诿、相互制约。在更深的层面上,法律供给也有点不足。由于对这种行为的法律性质有不同的理解,罚款等行政处罚大多是对“保健品”的查处,监管不力。对于传销或销售假冒伪劣保健品,骗取老年人巨额财产的行为,应考虑采取惩罚手段,加大惩罚力度。[详细]

4月11日:保健品行业亟待规范 对"坑老"要"零容忍"

事实上,保健品诈骗泛滥的根本原因在于行业门槛低和缺乏相应的管理法规。只有开出正确的药方,从源头上治疗,我们才能一下子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保健品管理的行业法规和营销规范,并对企业和员工的资质、经营场所和方式做出明确规定。这不仅从制度上规范了保健品的管理,也为监管部门提供了操作性的监管依据,同时也为老年人识别保健品的“骗子公司”创造了条件。因此,保健品造假的土壤已经被彻底根除,在监管部门的护送下,老年人很难被骗去购买保健品。[详细]

4月11日:保健品行业亟待规范 对"坑老"要"零容忍"

稍微说一下:

@慢一步看世界:许多老年人购买保健产品,更不用说相关机构,他们自己的孩子也无能为力!如果有人真的想处理这件事,他们会用一句话替你挡着:“我自己花钱,你能应付吗?”

4月11日:保健品行业亟待规范 对"坑老"要"零容忍"

@南山沁水:我以前遇到过这种情况。当时,一个医疗设备的推销员来到社区,让老人在一个小房子里试用,并放了一个投影仪,声称这是多么神奇。售货员左爷爷,右奶奶,但甜蜜。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工商部门的同志都去了,要求老年人不要上当。老人拒绝相信,他们还责骂工人多管闲事。

4月11日:保健品行业亟待规范 对"坑老"要"零容忍"

@黄飞鸿之英雄有梦幽灵1213:有时候提醒是没有用的。我爷爷对保健品很着迷,他不会听任何人的。一年后,吃了含有激素的保健品后,血压飙升至180。后来,我停止进食,爱上了另一个人。他曾担任医院院长,他说保健品可以治愈50多种疾病。

4月11日:保健品行业亟待规范 对"坑老"要"零容忍"

@海盗A王:那个销售员比他的儿子更亲近。这位老人能不付钱吗?关键是空,老巢里的老人需要他们的孩子经常回家。

@王子涛·米欧:骗子只为了钱。如果钱被骗走了,骗子还会关心老人吗?还有,那个骗子有没有陪他的父母?

@盛灵璧空:最好出台一项政策:老年人举报非法保健品并送6个新鲜鸡蛋。

中国经济网后记:

事实上,“老式”保健产品并不是新闻。这种市场混乱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复杂的利益纠纷交织在一起。儿童给予老年人更多的照顾,这无疑是解决保健品“家庭营销”的好办法。然而,很难知道什么是容易做的,面对生活压力,孩子们往往做不到。因此,从社区到全社会,都有必要及时补位,通过有效的措施尽可能满足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需求。当然,保健品欺诈泛滥的根源在于市场的失范。只有进一步规范操作,大幅提高行业门槛和违法成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保健品的“老化”问题。然而,这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相关既得利益者的反击,监管当局需要对此做好充分准备。

4月11日:保健品行业亟待规范 对"坑老"要"零容忍"

点评:对以往“经典”的热议

(编辑:邓暠)

标题:4月11日:保健品行业亟待规范 对"坑老"要"零容忍"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8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