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12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经济网潍坊4月17日电(记者魏)潍坊素有“风筝都”之称,是中国风筝文化的发祥地,中国最大的风筝产地,现在是国际风筝联合会的总部所在地。潍坊风筝产品作为区域发展的名片,近年来创新力度不断加强,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也得到海外国家的认可和赞誉。

好风凭借力 潍坊风筝焕发生机"放飞"欧美

4月15日,第34届潍坊国际风筝节如期开幕。在此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风筝爱好者聚集在这里。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介绍,今年的风筝交易会共安排了风筝、文化、经贸三大板块的17项重点活动,包括风筝交易会开幕式和万人放风筝表演、世界风筝锦标赛、沿海风筝冲浪展大赛、全国风筝区评选大赛、潍坊风筝大赛、中国国画节、文化大展、外交使节潍坊游等活动。此外,新成立了6个品牌活动:2017年中国(潍坊)传统风筝制作大赛、潍坊国际风筝俱乐部“设计质疑”创意设计展、“放飞梦想”首届世界风筝都潍坊联展、2017年跨国企业潍坊对接会、“尚维家乡创业”对接会、首届全国会展节创新发展交流大会。

好风凭借力 潍坊风筝焕发生机"放飞"欧美

风筝节现场中国经济网记者魏

近日,记者来到汉庭区杨家埠旅游开发区。杨家埠是山东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村,位于潍坊市寒亭区。它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木刻年画生产基地,也是潍坊风筝的发源地。据悉,杨家埠年画和风筝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明初,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杨家埠风筝实际上源于年画,它最初是以年画艺术为基础,经过手绘点染、撒金银、画龙点睛,实现了“飞向天空是风筝,贴在墙上是年画”的效果。

好风凭借力 潍坊风筝焕发生机"放飞"欧美

智谋中国经济网记者魏/照片

在杨家埠风筝博物馆,记者发现除了看到各种各样的风筝,他还可以看到老艺术家制作的丝绸风筝。随后,记者来到离博物馆不远的潍坊天成放风筝有限公司,作为典型的“前店后场”风筝生产基地。在生产车间里,两个大约10岁的学生正在学习在印花丝绸上给风筝上色。有几个30多岁和40多岁的女人,她们有条不紊地分工、打领带、粘贴、画画和释放她们。在采访中,他们告诉记者,按照这种分工,每天至少会有数百只成品风筝以这种方式生产。杨家埠仍有许多这样的生产规模和速度。

好风凭借力 潍坊风筝焕发生机"放飞"欧美

小学生在现场体验风筝着色的乐趣。中国经济网记者魏/照片

据了解,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潍坊风筝的销售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节日,大量的风筝在平时开始飞往欧美,受到国内外同行和客户的好评。费祎天成风筝有限公司在增加销量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国内外文化交流,通过技术学习,创新产品模式,复兴古代风筝制作工艺。公司工作人员在接受《Be》采访时表示,公司目前拥有数百只自有品牌商标为“费祎”的风筝和多项专利产品,并在国内外多次获奖。此前,外国设计师专门送来图纸,邀请费祎天成风筝有限公司为他们制作风筝,参加伦敦奥林匹克文化节。

标题:好风凭借力 潍坊风筝焕发生机"放飞"欧美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8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