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42字,读完约2分钟
中国经济网深圳4月19日电(记者杨阳腾)4月18日,首届“深圳湾轨道交通论坛”在深圳工业调查大厦举行。论坛汇集了来自政府、学术界和企业的专家学者,为中国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建议。据报道,在“十三五”期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将有80多个城市在建,约6000公里的线路在建,约3000公里的新里程。

在论坛上,40多位政府官员和中外专家相互交流,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家樊纲表示,大城市是合理的,对资源和人才具有吸引力,中国应大力利用铁路网建设城市群。

樊纲表示,目前城市间轨道交通发展政策的制定还存在一些障碍,应鼓励高层决策者进行制度创新,以更好地协调城市群间的协调发展。他建议参照中国古代“督抚”的设计,成立一个城市集团间轨道交通协调发展检查组。范刚表示,深圳轨道交通发展迅速,未来深圳应通过铁路将周边城市串联起来,实现双赢发展。

中国经济网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到目前为止,深圳已经开通了285公里的地铁线路和148.7公里的在建线路。轨道交通已基本形成网络,其作为公共交通骨干的地位已初步确立。根据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理念和“强化外轴、加密中心、连接外围”的总体原则,深圳规划了32条城市轨道交通线,总规模约1142公里,由城市快速线和一般速度线两个层次组成。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蔡羽表示,深圳已经提交了第四个轨道建设计划,计划建设五条新的轨道线路,总长度为公里,投资约1344.5亿元。蔡羽分析说,在轨道交通特许经营机制中,政府承担着主要的监管责任。由于项目投资巨大、周期长,政府应该为后期运营签订严格的法律合同,以分担各方的利益、责任和风险。

“特许经营机制的核心在于对经营期间的经营行为进行约束。其实质是建立政府与地铁运营商之间的契约关系,可以采用ppp、bot和tot等多种融资模式。这样,政府就不会直接面临项目风险。”他透露,深圳将逐步建立轨道交通特许经营机制,选择合格的线路和项目逐步实施,并在积累经验后推广。

深圳市轨道交通协会会长赵表示,未来深圳将对地铁建设进行巨额投资。到2025年,深圳将拥有1000多公里的地铁。到那时,深圳每天将有1000万人乘坐地铁,许多问题需要考虑和解决。

(编辑:宋
标题:“首届轨道交通深圳湾论坛”为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873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