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15字,读完约6分钟
新华社广州4月20日电:老城稀疏而绿色,新区以生产提升城市——解构人口解构的“广州风格”
新华社记者许周强
俯瞰600米高的广州塔,羊城就像一幅缓缓展开的画卷。
广州人口分化的历史是广州城市骨架扩张的历史,是广州老城区排水的历史,是生产与城市发展融合的历史,孕育着浓厚的“广州风格”。
在人口救助被提上议事日程之前,广州已经通过“规划先行”奠定了人口救助的基本框架。
早在2000年,广州就被市中心的发展搞得不知所措。通过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提出了“南拓、北优、东进、西接”/“西拓”的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专注务实的广州人从里到外为这个精心设计的骨架注入了精神和血肉。

“规划引领”开启城市骨架
2000年,番禺、花都撤市分区,广州管辖面积跃升至3718.5平方公里,为广州南拓北拓奠定了基础。现任广州市副市长、时任广州市规划局局长的王东表示,广州开始向外扩张,“八字方针”构建了广州未来十年的城市框架。

新白云国际机场、花都汽车城、广州火车南站、亚运城等重大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在番禺、花都“撤市分区”后相继竣工,深刻影响了广州的发展。
2005年,广州东山、越秀、芳村、荔湾分别合并为越秀区和荔湾区,新成立萝岗区和南沙区。随着南沙新区的建立和发展,广州实现了从山到海100多公里的纵向延伸。2014年2月,广州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获批。增城和从化分为两个区,萝岗和黄埔合二为一。将分散的“组成部分”整合成一个整体,广州有11个区,市辖区的面积已跃升至7434.4平方公里。

“中心城市将缓解人口,控制数量和提高质量;改善城市边缘地区的功能,提高其质量。”广州市国土资源规划委员会主任彭高峰表示,到2020年,包括花都、南沙、番禺、增城和从化在内的五个周边地区将新增人口约400万,约占广州新增人口的75%。

“广州管辖的面积已经翻了一番,到‘长大’了。今后,市政道路建设将以枢纽型网络城市为重点,进一步构建枢纽互连的骨架路网,提升广州宜居城市品质。”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王宏伟说。

疏泵还绿实现“变低变优”
广州是一个以贸易和批发业繁荣发展的千年商业之都,它清楚地意识到自身发展的困难,比如狭窄的车道、密集的房间和混乱的汽车,这是中国许多老城的真实写照。

在政府的下决心下,人们的观念发生了迅速的变化,促使广州积极推进老城区内拥挤的传统批发市场的“搬迁、推广、转移和引进”:批量大、交通影响大的批发市场将转移到新区;小批量、贴近生活、升级,引进一些高端产业,实现“由低到高”的升级。

“谈生意”和务实的广东人走得很快。
从越秀公园到中山纪念堂,再到人民公园和海珠广场,一条纵长约3公里的轴线是广州唯一完整的传统风貌区。为了保持城市环境,广州将批发业移出了地块,并增加了19个街道或社区绿地。

晚上,在河岸附近,徐来吹着微风,经过整修和修复的太古城码头,让广州又享受了一个夜晚。广州实施了“退二进三”,引导中心城市第二产业功能外移,将元村红砖厂改造成“天府创意园”,再改造成“1850创意园”。旧工厂重生,成为现代服务业的“城市名片”。

广州越秀、荔湾和海珠这三个老城区,面积占全市的2.5%,人口占全市的27%。人口密度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为了将广州越秀区的建筑密度降低高达70%,在保持容积率不变、建筑面积不变的同时,使建筑更高更薄,为市民创造了更多的公共空房间,为整个世界增添了一抹“小腰”。

为了分流主城区的人口,广州在实施积分制户籍政策时增加了“职业-居住-面积导向指数”。如果申请人的居住地从老城区转移到周边地区,全年累计2分,最高10分。如果从工作地点和居住地转移的积分同时翻倍。配合政府规划的人越多,进入广州的速度就越快,这使人们“听命令”,同时也使人们感到“有所收获”。

生产与城市的结合促进了人口的合理分布
2016年底,广州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开通。这条地铁线穿过五个区,每天运送93万名乘客,承载着广州“东进”的梦想,并推进到广州新的黄浦区。
作为广州市唯一的国家级产城结合示范区,“十二五”期间,广州新黄浦区人口年均增长1.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近年来,随着城市功能区的重新划分、产业梯度转移和公共交通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广州人不再局限于在中心城市生活和工作。把握生活底线,提高生活质量,哪里不是“中心”?

2011年,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曾毅回国创业,他创办的普林医疗科技成为广州新黄浦区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对我们来说,时间成本非常重要。我们不想在东方工作,不想在西方生活,不想过‘钟摆’式的生活。”曾毅说,如今,下班后在街角喝杯咖啡,然后在深夜讨论这件事,人们不怕回家太晚。随着观念的转变,实现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统一。

当然,随着人口的减少,中心城市的优质医疗和教育等资源也在向周边地区扩展。2013年9月,广州从化区政府与南方医科大学签署合作协议,从化首家三级甲等医院正式开工建设,填补了空在广州北部没有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的空白。

根据最新数据,2月份广州周边和偏远城区的新房网上签约均价与中心老城区的差距明显缩小。然而,由于广州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均等化,没有单价超过10万元的“学位房”。

截至2016年底,广州市登记人口为870.49万人,常住人口为1404.35万人,与2020年广州市1800万常住人口的规划目标相差0/间。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口就业保障司司长陈南表示,广州市的人口救助主要结合非中心地区的救助功能,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人口分化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奏效。"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邓洪勇表示,在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规模调控的矛盾中,如何妥善控制人口规模,保持城市活力,构建不同人群相互依存的“生态链”,仍需长期研究。

随着这个曾经是“星星之火”改革发源地的城市硬件布局的逐步完善,广州的下一次转型更加令人振奋。
标题:老城抽疏还绿 新区以产促城——解构人口疏解的“广州风格”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87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