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32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5日电(记者王成)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相关领导带领河南省淮阳县、扶沟县、商水县、清丰县、濮阳县、范县等17人考察河南中和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近日,调研小组对中和集团在CDB河南省分行支持下打造的精准扶贫新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CDB河南分公司调研小组在集团展厅听取了发展规划的介绍
中禾集团执行董事汪安东陪同考察,考察了中禾5万亩优质小麦种植基地、中禾新城社区、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进口优质种羊扶贫基地、特色果蔬种植基地、中禾新城中学和小学,并参观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食用菌工厂、有机肥工厂和环保工厂。汪安东向研究团队详细介绍了中和集团的发展规划、发展历程、城镇化建设、土地流转、农业种植和养殖等情况。

“中和集团的快速发展,离不开CDB河南分公司支持下打造的精准扶贫合作模式。”汪安东表示,众合集团支持CDB河南分公司建立“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个体公司”的合作模式,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扶贫中的带动作用和CDB河南分公司在扶贫贷款方面的优惠政策,实现了农民在当地工作的同时脱贫致富。众合集团的员工中有一句流行的话:“不要到处跑,幸福就在家里。”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报道,中和集团有3500名员工,其中90%是本地人。
参与此次调研活动的CDB河南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重要任务,支持扶贫开发是发展金融义不容辞的责任。CDB作为政府的发展金融,近年来在确定扶贫目标、制定扶贫措施、加强扶贫管理等方面不断提高准确性,切实做到扶贫济困。”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介绍,以发展为导向的金融扶贫强调改变贫困地区和群众的观念,将扶贫开发工作从“输血型”转变为“造血型”。在为贫困人口服务的过程中,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整合和配置资源,运用金融杠杆和金融支持,构建合理的信贷结构,加快支持产业发展,提高资本投资效率,使贫困人口能够“持续获得利益”,贫困地区能够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据负责人介绍,CDB河南分行按照“基础设施扶贫到县、产业扶贫到村(户)、教育扶贫到人”的基本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在银企合作、平台建设、资源配置和机制建设等方面的优势,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精准扶贫和扶贫新模式。把握特色产业发展,为有需要的人创造一条长期增收的新路。

汪安东表示,CDB河南分公司与中和集团下属的中和牧业合作,为王庄镇的贫困户提供专项资金,积极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即CDB河南分公司与中和牧业合作,向中和牧业发放扶贫资金。中河牧业将利用资金建设养殖基地,并聘请贫困农民养羊。”

“这样既能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又能进行基地的集中管理和解决各种问题的综合能力。其效果远远大于直接向贫困家庭分配扶贫资金的效果。”汪安东说道。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介绍,为进一步加大行业扶贫的力度,CDB河南分行还引进了财政部下属的河南农业发展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和中原农业保险有限公司,充分发挥河南省农业厅和河南省扶贫办的组织优势,利用河南省农业发展促进会和河南省扶贫开发协会的项目开发优势,采用“政府+银行+协会+担保+保险”的模式,建设了一个行业扶贫贷款项目。

2016年,CDB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成立了扶贫金融部,为扶贫工作开了一个好头。2017年,CDB要充分发挥发展金融的功能和作用,注重精准,突出扶贫,注重实效,把扶贫工作推向新的高度。通过加强业务指导和支持,进一步发挥扶贫金融专员的作用;坚持党的建设领导,加大业务考核和监督力度;统一扶贫业务归口管理,有效防范风险,努力做好事;推进扶贫示范点、“开发性金融扶贫合作办公室”、东西部扶贫合作和有针对性扶贫的建设,促进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标题:国开行河南分行与中鹤打造精准扶贫新样板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90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