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2字,读完约3分钟
每个实习记者张忠印
近日,丹麦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上发表了一篇“牡蛎遍地都是,但丹麦人一点都不开心”的文章,引爆了社交网络,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国网民观看。
中国网民天马星空建议,一些人应该组织一个小组在丹麦吃牡蛎,甚至一些网民建议,丹麦应该开放签证吃牡蛎,让中国游客可以在丹麦享受牡蛎。
4月27日,丹麦驻华大使馆告诉《国家商报》,我们目前没有放松旅游签证的计划,但我们一直欢迎中国游客。
中国网民对丹麦牡蛎提出建议,伤透了他们的心
丹麦驻华大使馆工作人员进一步表示,我们正在考虑向中国出口牡蛎,但我们需要从中国获得进口许可证。众所周知,丹麦向其他欧洲国家出口少量牡蛎。

事实上,中国是牡蛎养殖大国,其年产量长期保持世界第一。据中国工业信息网2016年12月报道,在中国的海水养殖中,由于贝类投入成本低、产量高的特点,已成为沿海养殖渔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贝类养殖占海水养殖的80%;贝类养殖以牡蛎养殖为主,牡蛎是中国传统贝类养殖品种之一。

记者注意到进口牡蛎的价格非常高。例如,12只法国牡蛎的总价格是350元,而质量较好的12只牡蛎的价格高达478元。
当中国网民对丹麦牡蛎提出建议时,他们伤透了心。丹麦驻中国大使馆告诉记者,他们收到了很多牡蛎的建议和食谱,一些开创性的建议让我们感到惊讶。

丹麦驻中国大使馆表示,它一定会将这些建议转达给丹麦有关当局,供其考虑。
丹麦驻华大使馆:我没想到牡蛎会这么辣
一些网民急于尝试,说中国人有必要去除牡蛎。丹麦驻中国大使馆向记者强调,吃光它们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物种入侵是一个持续多年的问题,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

现在,有关部门正在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如何解决还有待观察。
至于这种丹麦牡蛎糊引起的病毒传播效应,负责策划这种糊的使馆工作人员坦率地告诉记者,我们以前从未预料到。
他强调说,但我们知道,只要是食物,它肯定有潜力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
关于发表这篇文章的初衷,丹麦驻华大使馆告诉记者,丹麦一些主流媒体已经报道了这个问题,并呼吁公众关注物种入侵,以便找到一些有效的解决办法。同时,丹麦驻华大使馆也希望让中国网民意识到,每个国家都可能面临类似的环境挑战。

事实上,几千年来,丹麦人一直有吃牡蛎的传统。丹麦驻华大使戴世戈26日在微博上说,我非常喜欢吃牡蛎,尤其是小而圆的牡蛎,生吃,最多加一点柠檬汁。把它放进嘴里,感受丹麦西海岸凉爽的海风。

然而,丹麦驻中国大使馆推测,大量牡蛎在丹麦水域繁殖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居民较少。毕竟,丹麦人口不到600万。
标题:中国网友为丹麦生蚝操碎了心 丹麦驻华大使馆回应:目前没有放宽旅游签证计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920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