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17字,读完约3分钟
中新社北京5月10日电(记者刘玉英)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有效推动了东道国的工业化进程和相关产业发展,特别是纺织、家电、钢铁、建材、化工、汽车和机械等重点产业不断发展和升级。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相关负责人向中新社表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为促进沿线国家就业、增加税收和发展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受到沿线越来越多国家的欢迎。

青岛雪达集团是一家生产中高档针织服装的纺织企业,产品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集团总经理张浩介绍,在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企业纷纷在柬设立服装厂。这家服装厂在2016年招聘了近1000名当地员工,2016年的产量达到350万件。

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正在增加。该负责人表示,中国企业已经与“一带一路”沿岸国家合作,通过技术出海帮助当地合作伙伴提高技术能力。
中国铝业公司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实现了自主研发的电解铝、氧化铝及铝加工成套出口技术,显著提高了哈、印等国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

产业合作园区是产能合作的重要模式。在印度尼西亚,仅在三年时间里,中印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青山工业园区的合作就把一个偏远的渔村变成了世界上重要的镍铁和不锈钢工业基地。在中国浙江省青山集团的领导下,道路、港口、发电、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充分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目前,“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中,中国企业正在建设56个合作工业园区,累计投资185.5亿美元,入园企业1082家,总产值506.9亿美元。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负责人表示,中国鼓励高端设备、先进技术和优势产能向海外转移;鼓励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在资源丰富的中南非洲、中亚、东南亚、西亚、中东、南美等地区建设冶炼项目,在有色金属消费潜力大的国家和地区建设深加工项目。

面对“走出去”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标准化的迫切需要,MIIT将在吸收国际标准的同时,促进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相互认可,向投资国引进中国的先进技术标准,为投资国的经济发展服务。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也为中国制造业寻找新的发展机遇,结合中国的资金、技术和国外需求,更好地促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爱基、净值、信息)发展。

该负责人表示,将引导企业加强合作,减少无序竞争,积极履行在东道国的社会责任,树立“走出去”企业的良好形象。(结束)
标题:“一带一路”工业合作园促当地工业化进程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934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