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92字,读完约3分钟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中国有能力引领经济全球化,为世界贸易的增长注入新的动力。通过此次峰会论坛,中国的计划和智慧实际上已经转化为国际倡议,并在国际层面达成重要共识。

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论坛在京闭幕。这次盛会汇聚了五大洲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约1500名代表,在五大类76个项目上取得了270多项具体成果,印证了“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其成果造福世界的初衷,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信心。

专家表示,此次论坛的目的是让世界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让沿途所有国家都有一种收获感,这是非常务实的。在未来的“一带一路”建设中,不仅沿线国家和地区可以参与,更多的合作伙伴也将加入进来,共同推动全球化进程,增加实体经济投资,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人员和财产流动,促进贸易自由化,使世界经济能够进入复苏轨道。

据新华社报道,在峰会论坛期间和前夕,各国政府、地方和企业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共识、重要举措和务实成果,中方对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形成了峰会论坛成果清单。这份清单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政策沟通、设施连接、顺畅贸易、金融中介和人心。

具体而言,中国政府与有关政府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政府间谅解备忘录,与30个国家政府签署了经贸合作协议,与有关国际组织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商务部与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有关部门联合发布倡议,推动“一带一路”贸易合作顺利进行;中国将于2018年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方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规模约3000亿元人民币的人民币境外基金业务,为一带一路提供金融支持。

同日,各方还通过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
"峰会论坛特别务实,结果远远超出预期."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刘颖在接受《国际商报》采访时表示,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和孤立主义的呼声中,各方都对全球化的走向感到困惑。这次首脑会议确定了全球化的路线图,并指出如何务实地促进和实施这一路线图。同时,我们宣布要推进贸易自由化,坚持多边贸易体制,按照“相互合作、共同建设、共享”的原则,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参与重大活动。

在过去的几年里,全球贸易的增长率一直低于全球经济的增长率,贸易引擎一度黯然失色。今年3月,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发表的公报甚至删除了此前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措辞。在此背景下,本次峰会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意义重大。

刘莹指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货物贸易国,有能力引领经济全球化,为世界贸易的增长注入新的动力。“通过这次论坛,我们将中国的项目和中国的智慧转化为国际行动,并在国际层面达成了重要共识。”

作为峰会论坛的成果之一,中国将于2018年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刘英认为,这对沿线国家极其重要。“因为中国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它的核心竞争力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无法比拟的。“进口博览会将把外国产品带到中国,让我们不用离开家就能享受到各国的名牌产品,这也是‘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好处。”同时,进口博览会将极大地促进各国之间的贸易、工业合作甚至文化合作的顺利进行。
标题:中国智慧为全球治理贡献力量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97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