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47字,读完约2分钟

在此之前,福耀玻璃(600660)的老板曹去美国建厂,引起了国内外的热烈讨论。每个人都在比较中国工厂和美国工厂的成本。最后的结论是美国赢了,然后我们讨论中国的制造业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处理美国大幅减税后对金钱、人民和领土的掠夺。然而,没过多久,曹就斥资10亿美元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建设了一家浮法玻璃厂,但该厂严重“水土不服”。

更多的企业家都在试图避免曹德旺在美国的尴尬

据报道,由曹通用汽车厂改建的浮法玻璃厂投产仅三年,却被美国联邦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处以“违规操作”(据说金额超过22.5万美元,后来通过投资改善工厂安全生产,罚款减少到10万美元)、“成立工会”、员工抱怨种族歧视等罚款..一连串的麻烦。

更多的企业家都在试图避免曹德旺在美国的尴尬

所以有人讥笑说,曹是在耍的把戏,其实这很正常。一个深入培育国内市场的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必须要有一点适应环境。如果没有问题,那么大量的企业已经去了美国。

更多的企业家都在试图避免曹德旺在美国的尴尬

更不要说曹,就连三大汽车公司都一再头疼;美国的劳动和安全生产法规严格而复杂,非专业人员很难有效掌握;美国人是世界上最喜欢打官司的人,美国有最适合打官司的“水土”。毕竟,分权,法治。每个美国人都有强烈的法律意识。这与中国工人辞职的性质不同。那么问题是,你想在美国投资建厂吗?

更多的企业家都在试图避免曹德旺在美国的尴尬

老齐评论道:制度成本是每个出海的企业家都必须面对的话题。这也成为过去十年中制约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大障碍之一。像曹这样的企业家基本上没有受过教育。每个人都害怕语言障碍和不同的制度,所以他们总是承担羞辱的负担。然而,如果国内企业还能和睦相处,他们就不敢轻易越界。很多企业家其实早就有相关计划。例如,许多人把他们孩子的亲戚送到海外,试图通过他们的家庭了解更多的海外市场,希望他们的下一代能把他们的企业变成世界。这些孩子在接受海外教育后,开拓了他们的整个视野,甚至一直在思考美国思想的问题。没有文化差异,他们更了解美国人,所以十有八九他们不会遇到曹式的尴尬。

更多的企业家都在试图避免曹德旺在美国的尴尬

可以想象,在美国教育体系下成长起来的第二代企业将大大降低系统成本。因此,从短期来看,制度成本是一个障碍,但从中长期来看,制度成本正在消退。1986年的退潮已经过去了30年,基本上是一大批企业接管的时候了。一旦这些海外培训的企业接管了第二代。中国制造业外流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现在我们必须考虑如何在未来留住制造业和这些第二代企业家。

标题:更多的企业家都在试图避免曹德旺在美国的尴尬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0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