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38字,读完约3分钟
近日,记者在河北省平泉市玉树临淄镇嘎海沟村的迪达果蔬专业合作社看到,200多名成员聚集在一起,讨论全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
“国家提议在供应方面进行结构性改革,这意味着不可能满足城市居民按照旧传统种植高质量品种的需求。”农老名堂傅说:
“有必要利用这次合作社被北京市商务委员会指定为北京蔬菜直采基地的机会,来启动我们的‘赣安庄园’品牌。”一些村民建议道。
“按照平地建棚,山坡种水果的规划,要用两三年的时间,使村里的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000亩,改造荒山荒坡,发展果林2000亩。”村主任王海做了最后的决定。

嘎海沟村从种植玉米向发展设施农业转变,是平泉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平泉市市长曹佐进介绍说,近年来,平泉市按照以食用菌和设施蔬菜为重点的“远近结合”的产业发展思路,在作物结构调整、现代农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调整措施。撤县建市后,城市加大了产业调整力度。一方面,它减少了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了对特殊产业的支持,如细菌、蔬菜和水果。另一方面,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发展质量。以优化、创新、绿色调整为主线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推进。

"改革供应方,但目光必须落在需求方."平泉市副市长胡为民表示,平泉瞄准消费者青睐的“绿色、有机、生态、健康”的食品需求,以农产品深加工为突破口,实施“龙符工程”。2016年,平泉在亚洲和欧洲实施了坚果深加工等20个农业产业化项目,投资超过10亿元。同时,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利用各种展览和国家、省农博会等各种媒体组织品牌培训,加快食用菌、黄瓜、杏子等特色农产品的培育,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品牌。目前,全市有近千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平泉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大力推进绿色生产模式,计划建设两个现代化农业园区,即辽河源和杨淑玲,按照“清洁绿色、美丽标准、创建转型区”的要求,总面积19.2万亩,其中已建成10万亩,投资48.7亿元,可带动12.8万农民。同时,注重修复农业生产环境,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建设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R&D中心等4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建设华晶院士工作站等13个校企联合科研平台。全市形成食用菌、山杏等五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低碳生活发展。

此外,平泉还注重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推动农业、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有文化可谈,有休闲可玩,有回来的想法,有发展的头脑”的产业整合模式正在形成。(经济日报记者宋美倩通讯员李海燕)

(编辑:宋
标题:河北平泉加速农业转型——农产品瞄准健康绿色升级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079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