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73字,读完约5分钟
产经分析
我们的记者郭金辉
最近发布的《服务业创新发展纲要(2017-2025年)》明确了推进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方向。预计服务业的附加值将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率的基础上实现。“十年倍增”将使中国从服务大国向服务强国转变的基础更加坚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言人孟伟在6月15日举行的宏观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说。

服务业供给创新跟不上需求升级的步伐
据孟伟介绍,目前,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000美元。从国际经验来看,已经进入服务业全面跨越的重要阶段。2016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1.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2%,占服务业新注册企业的81%。服务业已成为支撑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力量、创新创业的主阵地、促进就业持续扩大的主领域。

”与已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相比,此次公布的《服务业创新发展纲要》强调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性和方向性引导,更加注重优化服务业发展软环境,突出通过深化改革改善服务业。开发质量和效率。”孟伟说道。

服务业涵盖广泛的行业,涉及1000多万个法人实体。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相比,服务业对交易过程的监管、制度环境以及双方的契约精神都有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明显低于中高收入国家57%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74%的平均水平相差20多个百分点。

“中国的服务供给创新跟不上需求升级的步伐。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支持不足,生活服务业的许多领域难以满足居民需求;总体而言,服务业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贸易逆差巨大。发展阶段有其客观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由于观念转变相对滞后,体制机制约束较多,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还不完善。”孟伟说道。

孟伟表示,针对这些问题,《服务业创新发展纲要(2017-2025)》着力深化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主要体现在“一个核心、三个重点”上。
“一个核心”是创造制度机制和软环境,促进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纲要》将政策重点放在深化改革、加强监管、改善服务上,更加突出营造包容创新的监管环境、公平包容的政策环境,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现代高效的经济治理和开放深度融合的格局。

“三个优先”的第一个重点是放松管制和促进竞争。《纲要》特别强调改革的性质,强调公平有序竞争,以增加有效供给,促进创新和发展,增强竞争力。它明确要求消除阻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法规和做法,并强调深化国有企业和机构改革,以促进服务业的市场化和社会化。

第二个重点是扩大对外开放,融入世界。根据《纲要》,服务业的开放应被视为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在坚持国家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加大开放力度,丰富开放内涵,深入融入全球服务业分工体系,以高水平的开放提升中国服务业国际化水平。

三是完善机制,提高标准。《纲要》指出,服务质量治理问题需要全社会和各主体的合作,强化企业质量主体的责任,努力提高政府监管和执法水平,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特别强调服务标准在提高质量、建立政府标准、市场标准和企业标准协调的标准体系、促进更高质量的服务标准、不断提高服务标准化水平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

服务业提高质量和效率“附加代码”
“在全球范围内,服务业已成为创新和创业的重要推动力、创造价值的重要来源和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发布了中长期规划来指导服务业的发展,如美国的“国家旅游和旅游战略”、欧盟的“共享经济指南”和日本的“新产业结构蓝图”,这些规划通过中长期规划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方向性指导。”孟伟说道。

孟伟表示,《服务业创新与发展纲要(2017-2025)》注重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主要通过信息发布、环境创造和制度创新引导市场预期和行为。

一是鼓励市场主体追随服务业创新趋势,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正在孕育,一个无处不在的计算、定义一切的软件和数据驱动开发的智能时代正在开启。《纲要》结合产业科技发展的新要求和新形势,提出开展服务业创新引领行动,重点支持新技术、新工艺、新形式和新模式的创新应用,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突出信息化在拓展服务业广度和深度方面的巨大作用,突出文化元素在服务业创新发展中的特殊作用。

二是引导产业发展适应跨境一体化趋势,增强支撑和增值能力。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服务业、农业和制造业的融合日益明显,界限日益模糊。《纲要》顺应产业融合发展趋势,鼓励服务业与农业、服务业与制造业、服务业相互融合,打破不适应产业融合发展的制度障碍,创新分工和价值创造模式,构建产业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努力形成“中国制造+中国服务”的双轮驱动。

第三,着眼于产业发展的“短板”,推进服务业升级。围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价值链延伸和生活服务业向精细化、优质化转变的目标,围绕供需矛盾突出、发展潜力大、驱动力强的重点领域,提出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例如,《纲要》提出,信息、科技、金融、商业、人力资源、节能环保等生产服务应注重提高专业化水平和竞争力;现代物流、现代商业和其他流通服务注重降低流通成本和提高效率;教育和培训、卫生、体育、养老和文化等社会服务侧重于打破体制障碍和扩大有效供给;家政、旅游和居民休闲服务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体验。
标题:新政力促服务业提质增效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080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