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57字,读完约6分钟
中国农村绿色金融的发展应成为中国农村资源环境治理的重要机制,必将呈现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新局面。有必要对农村绿色金融发展的基本逻辑进行前瞻性思考,以指导农村金融政策和改革实践。

吴致远
创新发展作为新发展观的核心,正在重塑中国金融逻辑,促进新常态下中国金融的实际运行。创新金融是对传统金融的扬弃,而绿色金融是创新金融的积极发展。放眼世界,金融在不断塑造经济增长模式的同时也在塑造自己,尤其是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

中国农村绿色金融的发展是一个积极参与农村资源与环境协调治理的过程
从深层次来看,金融参与农村资源环境治理是一种符合商业原则的盈利行为和理性选择。
首先,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明显。参与资源环境治理和支持绿色发展应该是农村金融的积极选择和未来战略方向。值得期待的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必将开启农村绿色金融市场的竞争与合作,绿色金融有望成为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新机遇和新增长点。

第二,由农村资源和环境领域众多利益相关者组成的治理体系需要优化。目前,政府作为资源和环境负外部性的最重要因素采取了许多措施。然而,由于各种非理性因素包括短视,包括农村金融在内的大多数利益相关者往往忽视资源和环境问题,甚至资源和环境问题的生产者也是受害者。目前,在农村资源环境治理中,“强政府、弱金融”的局面十分明显,而当前农村金融仍主要是农村经济增长的“引擎”,这一状况亟待改变。

第三,目前,农村资源环境治理中的事后管理工程技术和农村循环经济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关键是先进技术能否转化为经济的合理性,金融能否在技术与经济的有效结合中发挥作用。

中国农村绿色金融的发展是一个优化结构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功能的双重过程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对资源和环境问题缺乏应有的敏感性和治理能力,这主要体现在支持经济协调发展、共享发展和创新发展上。协调发展、共享发展和创新发展已成为农村金融体系和政策设计的基本方向。从实践角度看,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政策和产品的创新仍主要适应协调发展、共享发展和创新发展的要求。而且,这些发展方向都对农村金融提出了不同的针对性要求。因此,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实践面临着特定时期对协调发展等发展方向适应性的积极选择和长期对协调发展等发展方向适应性的渐进选择。今天,这种选择必须是混合的,也就是说,当前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必须考虑新常态下的各种发展要求和方向。

中国农村绿色金融的发展意味着农村金融绿色“要素”的增加,这些“要素”体现在农村绿色金融体系及其结构中,即通过绿色金融体系及其结构促进农村绿色发展的形成。具体而言,中国农村绿色金融体系由制度、市场、政策、产品和服务组成。这一制度至少应具备以下两个特征:一是开放性;第二个是技术性的。开放性主要反映中国农村绿色金融体系的结构特征,技术性主要反映中国农村绿色金融体系的功能特征。

然而,上述过程很难在一夜之间实现。旨在促进农村绿色发展的绿色金融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其效率的提高,这不仅体现在现有农村金融体系的效率提高上,而且相对于其他农业环境政策具有明显的优势。这意味着中国农村绿色金融的发展将是农村金融体系的深刻变革,包括发展理念、体制机制、政策和技术。

中国农村绿色金融的发展是一个强制性的制度变迁过程,需要公共当局的推动
事实上,由于市场化进程的滞后,我国农村绿色金融的整体发展一直是一个强制性的制度变迁过程,这导致了金融功能的简单化,即主要围绕着投融资目标的快速实现运行,金融被动地适应经济规模扩张的需要,因此金融自身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数量的扩张上,其本质功能即风险管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和体现。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成长具有这一特征。除国有涉农金融体系外,合作金融是我国最早的农村金融形式。甚至这种形式也是在当时政府的组织下建立的。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这种金融组织形式在政府的改革主张和组织下经历了多次多元化的变革。虽然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当地情况进行改革,但通常都是有计划、有组织和有试点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这一特征意味着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在行动上与政府偏好一致,但往往滞后于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导致微观层面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这是由于缺乏社会资本,难以完全接受来自市场的各种具体信息。 金融体系内部结构层面缺乏有效协调,导致中观层面缺乏联系;宏观层面缺乏投资和融资选择的决策主动性和自主性,政策力度大,资本资产规模和抗风险能力相对较低。 正是因为农村金融体系小而弱,外部资金的干预范围广,而非农资金往往具有明显的逐利性,这可能成为破坏农村发展秩序的一个因素。

鉴于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中国农村绿色发展刻不容缓。然而,绿色发展所需的要素、系统和机制尚未完全准备好,难以建立农村绿色“生产功能”。
中国农村绿色金融的发展是一个关注并积极适应农业循环经济和技术发展的过程
农村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是农村金融发展的最高纲领和要求,它包括并超越了技术金融、普惠金融等金融形式。
技术和金融是绿色金融的前提和基础,绿色金融引导技术和金融。随着绿色发展趋势和实践的兴起,技术和金融向绿色金融演进势在必行,技术和金融向绿色金融的演进是一次重大升级。本文强调金融应该是经济技术活动全过程的参与者、计划者甚至领导者。只有这样,金融才能真正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的本质即“主动风险管理”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而系统的发挥,而不仅仅是社会经济风险的被动分担者,否则金融风险将会不断积累。

农业科技“重研究轻推广”的局面令人担忧。农村绿色金融不仅要支持农业循环经济的应用技术研究,还要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尽管并非所有的循环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都需要金融支持,如新型农业模式。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最终将形成以“生产”为核心的农业“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这是一种相对成熟的农业循环经济和技术形式,也是中国农业生产组织的先进形式。农村绿色金融的功能在于尽可能促进这一协同创新体系的形成和有效运行。同时,这一协同创新系统所开展的有组织、有序的R&D和创新行动也能合理配置稀缺的研究和创新要素。还可以减少R&D技术方案选择的盲目性,提高技术成果的应用和转化水平,基本满足资本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经济资本总量不足以承受意外损失的农村绿色金融体系(主要是农村银行信贷机构)风险定价的数据和信息需求。

(作者:江西省委党校)
标题:我国农村绿色金融发展的基本逻辑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081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