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1字,读完约4分钟
记者笔记
本报记者唐福勇
随着近日国内相关宏观经济数据的发布和美联储再次加息的尘埃落定,一段时间以来,许多目光聚焦于中国的货币信贷及其未来走势。
无独有偶,根据央行6月14日发布的5月份最新货币信贷数据,尽管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快速增长,但m2增速有所回落。这也引起了外界的一些担忧。m2增长率的下降会影响中国未来的整体经济增长吗?

从央行5月份首次回答记者关于货币信贷数据的提问来看,m2增速下降可以说是自愿的,正如中国近两年积极降低gdp增速,以进一步调整结构、转变方式,实现未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然而,当前m2增长放缓反映了金融体系内部杠杆的减少。

在央行看来,m2的增长率最近已经放缓。5月末,m2同比增长9.6%,较上月末下降0.9个百分点,这主要反映了金融体系内部杠杆水平的下降。近年来,一些金融机构通过资金的多层套汇进行监管套利,并在系统中增加杠杆以实现快速扩张,积累了一定的风险。随着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实施和监管力度的逐步加强,金融体系积极调整业务,降低内部杠杆,表现为与银行间、资产管理、表外和影子银行活动高度相关的商业银行股权和其他投资扩张放缓,衍生存款和m2增速也相应下降。

数据显示,5月份,商业银行股权等投资主体较去年同期减少1.42万亿元,m2增速约为1个百分点。
货币持有人的变化也证实了这一点:截至5月底,金融系统持有的m2仅增长了0.7%,比m2总体增长率低8.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非金融部门持有的m2增长10.5%,比m2总体增长率高0.9个百分点。央行认为,总体而言,控制金融体系内部杠杆对降低系统性风险、缩短资本链有积极作用,但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影响不大。此外,5月财政存款增加554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928亿元,这也暂时降低了m2的增长率约0.3个百分点。

回顾宏观背景,实施“三比一、一减一补”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还在不断推进。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去杠杆化在资本市场尤为明显。如今,在金融领域,去杠杆化正在逐渐打破僵局。事实上,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金融形式及其金融产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金融信贷及其统计方法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可变挑战,如余额宝、支付宝等各种金融创新工具的出现,使得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更加复杂,而存款和贷款的统计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以至于央行不得不承认,随着市场和金融创新的深入,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因素也更加复杂,m2。例如,表外理财产品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货币属性,但不包括在m2中。同时,庞大的股票货币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特别是,通过去杠杆化,盘活股票资产,实现企业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提高股票货币的流通效率。

那么,m2增长放缓是短期表现还是长期存在?央行的预测是,低于过去的m2增长率可能会成为新常态。如果出现这种新常态,中国的货币政策会调整吗?一方面,从美联储加息等外部环境来看,人民币利率的调整会产生新的压力,但如果中国跟随加息,无疑会进一步形成货币紧缩,这将为稳定中国整体经济增长创造压力。另一方面,从5月份国内经济数据来看,5月份中国工业增加值数据、pmi数据和进出口数据均超出预期,表明中国经济持续好转,这将使央行不会选择放松货币政策。既不能紧也不能松,这种“既不能松也不能紧”的程度可能成为未来一段时期货币政策的正常状态。

总之,对于金融业来说,去杠杆化是未来的大方向,但不是减少信贷。尽管m2增速放缓,但稳定市场预期、保持市场流动性基本稳定是央行的责任。因此,更加灵活地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是必然的选择。
标题:货币信贷正发生新变化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081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