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95字,读完约2分钟

本报[杨晨记者赵秀彬]

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的迅速膨胀,黑龙江省开始了“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节奏。目前,传统的养老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少生孩子的严重现象使得“421”和“420”家庭结构模式更具普遍性。“银色浪潮”带来了“老人靠哪里”的问题,这确实令人担忧。在刚刚结束的黑龙江省“两会”上,养老产业成为代表们关注的重要话题。

为养老模式植入新思维

黑龙江省政协委员贾洲说,目前东北三省的老年人冬天去海南三亚度假,而南方的老年人夏天去东北三省避暑。可以说,在东北开发避暑山庄仍然是一个朝阳产业。贾洲建议,东北地区的“候鸟老人游”产业应该科学合理地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医疗服务完善的城市建立养老服务中心。夏季的主要产业是老年度假和秋冬冰雪观光。通过将旅游业与老年保健结合起来,运营成本将会降低,工业效益将会增加。搭建信息平台,为家庭养老提供新的渠道。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实现信息交流,为南北老年人租房度假养老提供新的信息渠道。

为养老模式植入新思维

黑龙江省政协委员任青海也有同样的感受。他建议旅游部门开发和推荐高质量的主题养老旅游线路;铁路和民航为特殊列车和包机提供支持。各方共同努力,使黑龙江“养老避暑山庄”的金字招牌越来越大。

为养老模式植入新思维

目前,黑龙江省养老院基本上存在只能提出而不能解决的问题。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吴建议推动门诊进入养老院。他建议大型养老院应该在民政部门和卫生部门的支持下设立养老院门诊,让老年人在那里接受康复治疗和护理。规模较小的疗养院与医院达成了合作协议:疗养院提供场地,医院提供设备和药品,派遣医务人员,并在疗养院设立门诊部。老年人可以直接去门诊部看医生和吃药,如果突发疾病可以直接住院。

为养老模式植入新思维

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刘晓伟建议,应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和个人参与医疗和养老的结合。他建议,政府应采取适当措施,鼓励引入激励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建立大型、特色化的护理康复专业养老机构,大力发展“医护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特别是黑龙江省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服务资源,为老年人、病人和残疾人设立康复护理专业服务机构。

为养老模式植入新思维

刘永涛建议利用3g和4g网络视频技术实现智能养老,并率先开展了从“人工护理”到“智能护理”的推广工作。

标题:为养老模式植入新思维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5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