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51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天津1月25日电(记者毛振华)近年来,中国一些城市不仅找不到,而且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突出。专家学者建议按照生态城市的建设理念,采取措施重建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

专家建议多管齐下治疗“大城市病”

自冬季以来,雾霾天气不仅在京津冀地区肆虐,还蔓延到中国许多城市,一些城市的pm2.5指数甚至一度“出格”。然而,雾霾只是“大城市病”的一种表现。近年来,中国一些城市陷入了道路交通拥堵、房价高企、水污染突出等一系列问题的怪圈。“铺大蛋糕”的发展模式使得许多城市的“大城市病”越来越严重。

专家建议多管齐下治疗“大城市病”

专家指出,科学合理地规划生态城市建设,使城市回归自然、理性、宜居尤为重要。南开大学教授毛洪钧表示,中国各大城市应尽快了解空当地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时间和分布,确定主要污染物的迁移特征和规律,然后采取对策。城市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长期生态协调发展规划。

专家建议多管齐下治疗“大城市病”

专家建议,应探索发展预制建筑,以减少建筑垃圾的排放。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最新《建筑业现代化发展纲要》,到2020年,预制建筑将占到新建建筑的20%以上。然而,目前我国的建筑仍以现场浇注作业为主,高房价下产生大量建筑垃圾,成为环境的一大负担。

专家建议多管齐下治疗“大城市病”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业现代化发展委员会秘书长叶明表示,推广预制建筑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减少建筑垃圾排放,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行业的早期阶段,政府应该主动发挥引导作用,使其尽快成为现实。

专家建议多管齐下治疗“大城市病”

此外,我们应该加快绿色、低碳、节能和环保技术的持续供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延生指出,建设生态城市要依靠“两个引擎”:一是形成“大众创业和创新”的环境,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态技术;二是政府应为生态城市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这些都需要政府引导和市场化手段的共同努力,这将催生更多的环保技术。

专家建议多管齐下治疗“大城市病”

皇家建筑学院名誉成员赫伯特·吉拉德认为,建设生态城市必须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这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持。他认为,未来仿生学、绿色化学、工业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及绿色纳米技术将成为技术创新的重点,这将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支撑。

标题:专家建议多管齐下治疗“大城市病”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5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