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14字,读完约2分钟
虽然“十三五”期间地热能源的发展有着难得的机遇,但仍需突破诸多制约。
记者了解到,地热能是一种绿色、低碳、可回收、可再生的能源,具有储量大、分布广、清洁环保、稳定可靠的特点,是一种实用、有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中国地热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加快地热能开发利用不仅对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培育新兴产业(爱知、净值、信息)、推进新型城镇化、增加就业也具有显著拉动作用,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地热能源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指出,目前浅层和热液地热能源加热(冷却)技术已基本成熟。浅层地热能的应用主要采用热泵技术,2004年后年增长率超过30%,其应用范围已经扩展到全国,其中80%集中在华北和东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河南、山东等地区。截至2015年底,我国浅层地热能供热(制冷)面积达到3.92亿平方米,热液地热能供热面积达到1.02亿平方米。地热能源的年利润消耗约为2000万吨标准煤。在地热发电中,高温干蒸汽发电技术最为成熟,成本最低,其次是高温湿蒸汽,低温地热发电的技术成熟度和经济性有待提高。由于我国地热资源的特点和其他热源对发电的需求,全流式发电近年来在我国取得了快速发展,干热岩发电系统仍处于研发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广东丰顺、河北怀来和江西宜春相继建成中低温地热电站。1977年,中国在西藏羊八井建造了一座24兆瓦的地热发电站。截至2014年底,中国地热发电总装机容量为27.28兆瓦,居世界第18位。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随着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南方供暖需求的增长,of/きだよ/room.集中供热将有很大的增长同时,各省(区、市)都面临着降低煤炭消耗、防治大气污染、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耗比重的要求,这为地热能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然而,地热能开发仍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包括资源勘探程度低、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标题:地热能发展须突破诸多制约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572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