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64字,读完约3分钟

记者笔记

我们的记者张伟

2017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于2月10日召开。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制定了年度监管路线图,体现了监管部门依法全面、严格监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决心。

严打违法行为 净化市场生态

会议明确指出,要继续打击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只能加强检查和执法力度,不能削弱;资本市场的生态环境应该净化,敢于亮剑,善于亮剑。刘在会上指出,“这里有很多地鼠、黄鼠狼和食肉动物“资本市场不允许任何人求雨、兴风作浪、为所欲为。”“我们必须有计划地抓住一群资本掠夺者”...

严打违法行为 净化市场生态

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严惩挑战法律底线的违法者,净化资本市场生态环境,是巩固市场发展基础的关键,也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中之重。根据中国证监会近日发布的数据,2016年共查处案件183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18件,比上年增长21%;罚款总额42.83亿元,比上年增长288%;38人被禁止进入市场,比前一年增加了81%。行政处罚决定的数量和罚款、处罚的金额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禁止进入市场的人数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严打违法行为 净化市场生态

中国证监会2月10日公布的2016年审计执法情况显示,新立案302起,比前三年平均数字增长23%。其中,55起案件已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45起案件已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严打违法行为 净化市场生态

上述数据的公布和监管部门的声明表明,国内资本市场正逐步形成“严控”的环境,查处力度加大,违法成本上升。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新的、过渡性的”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频发,监管执法面临严峻形势和挑战。其中,信息欺诈、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是破坏市场秩序的主要违法行为。2016年,非法信息披露、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案件182起,分别占案件总数的24%、21%和15%,居前三位;在“老鼠仓库”中有28个新案例,同比增长87%。此外,非法手段越来越复杂和隐蔽,涉及的主体也越来越多样化。例如,“老鼠仓库”的非法主体从公共基金蔓延到私人基金、证券和保险业,并从投资环节延伸到研究、交易和托管环节。

严打违法行为 净化市场生态

中小投资者是国内证券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他们处于信息弱势地位,抵御风险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较弱。中小投资者受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的侵害,难以通过法律手段有效维护自身权益。与成熟市场相比,低非法成本是导致非法活动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地鼠”、“黄鼠狼”和“掠食者”肆无忌惮,兴风作浪,中小投资者势必成为“剥皮吸血”的受害者,这将严重挫伤市场信心。“地鼠”、“黄鼠狼”、“大鳄”等非法活动猖獗,必然会加剧市场过度波动,不利于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2015年a股异常波动,伴随着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教训。因此,只有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净化市场生态环境,才能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严打违法行为 净化市场生态

中国证监会强调,“绝不放过任何涉案主体,绝不放过任何违法失职行为,绝不放过任何法律责任。”因此,建议从多方面净化市场生态环境。一是“始终反对违法违规”的高压态势不断加强,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受到最严厉的惩罚。第二,引入强大的刑事司法力量参与监督和执法,加强执行的衔接,使严重的罪犯不能逃脱监狱。第三,完善相关法律的修订,出台配套司法解释,加大违法成本,为打击违法行为提供强大的法律武器。第四,完善证券民事赔偿诉讼机制,优化维权程序,降低维权成本,从而进一步增加违法成本,使违法者付出更高的代价。

标题:严打违法行为 净化市场生态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5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