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5字,读完约4分钟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爱情基础、净资产、信息)的加快,欧洲资本市场的弱势逐渐减弱,中欧经贸竞争加剧。通过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协商,妥善处理各种贸易摩擦和矛盾,将有助于为中欧经贸创造一个健康的空空间。

中欧经贸:合作大于竞争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疲软的背景下,2016年中欧经贸合作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中国与欧盟的贸易进出口增速为正有负,双向投资稳步增长,双方战略对接不断深化,深化了中国与欧盟在各个领域的利益整合,扩大了中欧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同时,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16+1”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第三方市场合作不断推进,为中欧经贸合作增添了不少发展势头。

中欧经贸:合作大于竞争

业内人士指出,提升中国对欧出口商品结构是中欧双边进出口稳定增长的主要原因。受欧盟经济发展现状的影响,欧洲投资者对中国的投资环境充满信心,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欧盟对中国的投资。然而,中国在欧洲投资的快速发展将告一段落,欧盟在华投资也将进入质量提升阶段。

中欧经贸:合作大于竞争

优势互补增加合作筹码

数据显示,2016年中欧贸易总额为3.6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2.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来自欧盟的进口总额为1.37万亿元,同比增长5.9%。进出口的负增长使得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中欧经贸:合作大于竞争

在投资方面,欧盟对华投资大幅增加已成为双边经贸合作的亮点。2016年1-10月,欧盟在华实际投资75.6亿美元,同比增长35.4%;同期,中国企业在欧洲投资的大型M&A项目频繁出现。在技术进口方面,欧盟保持了中国最大技术进口来源的地位。截至2016年10月底,中国从欧洲进口了5万多项技术,合同价值近2000亿美元。

中欧经贸:合作大于竞争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合作中心主任张剑平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欧盟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中国是一个新兴经济体。双方各有所长,产业链紧密相连。双方的经济互补性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强劲。中国需要欧盟的技术、管理和投资,欧盟也需要中国的市场、资本和投资。双方合作的潜力巨大。”“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投资计划相衔接,中欧互联互通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欧投资基金”框架体系为中欧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基础环境,有效促进了货物、技术、信息和资本的互联互通。”商务部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说。

中欧经贸:合作大于竞争

此外,中欧地方合作机制日益成熟,开辟了中欧互利合作的新模式。中法廊坊养老合作试点和中英地方经贸合作机制取得初步进展。中英地方经贸合作首批试点城市、“中欧企业发展合作联盟”、德中合作园区全面推进,中德、中意、中法、中奥、中芬等生态园区对外合作不断扩大。

中欧经贸:合作大于竞争

政府与企业对接和扩大合作的新空空间

2016年,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中国商务部与欧盟和17个欧洲国家的会议以及“中欧数字经济对话”论坛,有力推动了“一带一路”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高铁等领域的经贸合作与交流。一些中欧企业通过战略合作、股权并购和建立合资企业,在第三方市场合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中欧经贸:合作大于竞争

“欧洲是中国不可替代的战略伙伴。中欧之间不存在地缘政治冲突,政府与企业的对话促进了中欧经贸交流与交流。”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宇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欧洲资本市场的疲软逐渐缓解,中欧经贸竞争加剧。通过政府与企业的协商,妥善处理各种贸易摩擦和矛盾,有利于为中欧经贸创造健康的空空间。

中欧经贸:合作大于竞争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1月至10月,中东欧16国在华投资超过13亿美元,涉及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化工、金融、环保等领域;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投资超过50亿美元,涉及机械、信息技术等领域。"然而,中国企业在东南欧国家的投资将面临重大考验."梅新宇指出,中国企业选择在东南欧国家投资生产产品,主要是因为在东南欧生产成本较低,产品生产后可以直接销往西欧市场。这是一个可行的商业策略。然而,欧盟内部的麻烦正在逐渐增加,人们怀疑欧盟内部的市场一体化进程是否可持续。欧洲各国的社会稳定直接影响市场消费需求。因此,中国企业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与政府的有效沟通。

中欧经贸:合作大于竞争

梅新宇强调,中国企业在欧洲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企业、新兴企业等领域,应尽一切可能避免盲目和不合理的投资。

标题:中欧经贸:合作大于竞争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6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