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98字,读完约2分钟
随着非资本职能救助工作的稳步推进,北京在人口规模调控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人口救助带来的积极影响也逐渐显现。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72.9万人,比上年增加2.4万人,同比增长0.1%。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常住人口增量增速“双下降”的同时,常住移民人口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抑制,常住移民人口总量首次出现负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为807.5万人,比2015年减少15.1万人,降幅为1.8%。此外,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和石景山区的常住人口也呈下降趋势。截至2016年底,全市六区常住人口1247.5万人,比上年减少35.3万人,下降2.8%,常住人口占比由59.1%降至57.4%。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人口控制和救助工作取得的积极进展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积极变化。2016年底,为了客观评价非资本功能救助工作的实施效果,北京市统计局组织了一次非资本功能救助效果的民意调查,覆盖全市16个区,有效调查对象共6500人。调查结果显示,近60%的受访居民认为该地区的环境卫生比一年前有所改善;近50%的人认为公共安全状况和生活服务的便利性有所改善;超过30%的人认为看医生和上学更方便。

与此同时,给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带来麻烦的流动商贩和违章建筑等突出问题也较去年有所缓解。调查显示,除了报告在居住地附近集体租房或“分房”现象的居民比例有所上升外,报告流动商贩、违章建筑、凌乱的商业餐饮或批发市场以及租用地下室等四种现象的受访者比例均比上年有所下降。

然而,在各种需要缓解和纠正的情况下,移动交易者的问题仍然是最突出的。在调查中,超过一半的受访居民选择“流动商贩”作为他们住所附近需要缓解和纠正的情况,其次是违章建筑、凌乱的商业餐饮或批发市场,以及临街房屋开墙和在临街房屋上打洞的现象,占20%以上。
标题:北京人口疏解成效初显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667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