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32字,读完约4分钟

旅游业发展迎来了新的趋势。《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旅游和全球旅游”。这是“全球旅游”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着全球旅游业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

全域旅游成旅游业发展新风向

对此,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副主任徐峰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全球旅游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反映了社会整体思维的转变,对全球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域旅游成旅游业发展新风向

徐峰提到,所谓的全球旅游不仅仅是过去提到的景区、景点和文化古迹,而是目的地的整体创造。景区等于社区,社区就是景区,整个城市就是旅游区,这也是发达国家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全球旅游是从旅游到休闲,从只面向游客到面向游客和当地居民,创造一个美好的社会生活环境,这实际上是全球旅游所蕴含的深刻真理。

全域旅游成旅游业发展新风向

发展全球旅游业是有规则可循的

虽然这是第一次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但全球旅游业在旅游领域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2015年,国家旅游局提出发展全球旅游业。“十三五”以来,中国旅游业迎来了新的黄金发展时期,全球旅游业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

全域旅游成旅游业发展新风向

去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旅游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中国旅游业将呈现五大发展趋势,发展的全球化就是其中之一。根据规划,以抓点为特征的景区旅游发展模式迅速转变为区域资源整合、产业整合、共建共享的全球旅游发展模式,旅游业与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科技、文化、体育、医疗等产业深度融合。

全域旅游成旅游业发展新风向

我们为什么要发展全球旅游业?根据规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主要依靠景区、酒店、饭店等基本旅游要素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众旅游时代的要求。“十三五”期间,要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思路,加快从景区旅游发展模式向全球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变,推进旅游发展阶段的演进,实现旅游发展战略的推进。

全域旅游成旅游业发展新风向

规划提出围绕全球统筹、全球资源整合、综合调动各方面因素、共同治理、共同建设、全社会共享的目标,推进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创新规划理念,将全球旅游发展纳入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多种规划中,在旅游引领“多元调控”方面取得新突破;解决薄弱环节,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推进综合开发,丰富旅游供给,形成综合新动能,推动“旅游+”取得新突破;实施旅游扶贫,促进旅游增收富民,实现旅游精准扶贫新突破;规范市场秩序,加强旅游综合执法,实现文明旅游新突破;完善旅游发展评价体系,在完善旅游统计体系方面取得新突破;保护城乡景观和自然生态环境,在优化城乡旅游环境方面取得新突破。

全域旅游成旅游业发展新风向

因地制宜创建示范区

在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中,国家旅游局提出创建大约500个全球旅游示范区。对此,徐峰表示,从数量上看,示范区有500多个,这可能是全方位发展、边建设边示范、边示范边优化的考虑,形成了繁荣局面。然而,全球旅游业的建设是一个新课题,因此示范区的建设也是非常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全球旅游示范区的建设应立足当地,从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进行示范,突出各自优势以及旅游业对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带动和支撑作用。通过发展旅游业、扶贫、城市升级、文化挖掘等。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发挥“旅游加”的作用,形成综合示范效应。这应该是示范的关键。”徐风说道。

全域旅游成旅游业发展新风向

徐峰告诉记者,目前,做好全球旅游示范的应该是贫困地区或自然环境保护较好的地区,他们正在进行旅游扶贫的创新建设。也有一些文化名城或文化古都通过文化产业升级、文化旅游发展和文化品牌建设实现了全球旅游的发展。但是,在一些综合性城市,第一、二产业相对发达。如果没有专题,可能很难快速实现全球旅游布局和服务业比重的快速增加。“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全球旅游建设的标准应该是游客可以自己旅游休闲,这就需要便捷的交通和网上订票。这在过去很难实现,但现在更容易了。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为全球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成本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如果制度和机制得到建立和完善,全球旅游业的发展将会取得巨大的成果。”徐峰接着说道。

标题:全域旅游成旅游业发展新风向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6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