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12字,读完约5分钟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保护民生的好立法、严执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回应热点问题
新华社记者韩杰、胡浩、孙伟、丁小溪
2017年立法工作的重点是什么?民法通则草案如何保护公民的民事权利?认罪从宽试点中如何防止违法办案?.....9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就民法通则草案和全国人大立法工作热点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2017年立法工作任务艰巨
2017年是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履行职责的最后一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徐安标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中有很多项目。在回顾和介绍了民法的一般原则之后,我们必须在2017年积极推动民法典各部分的编纂;有必要加强反腐败立法,将行政监督法修改为国家监督法;要认真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立法工作。

此外,要积极组织实施调整后的立法计划,按照立法要求,积极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把党中央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迫切需要的立法项目作为重中之重,放在首位。

“有近20种立法项目,有20多个立法项目需要筹备和研究。这一安排将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进行调整。”徐安彪说道。
民法通则草案体现了时代特征和前瞻性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荣顺说,民法典的制定和民法通则的制定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客观条件下进行的,体现了时代特征和一定的前瞻性。

“草案的所有规定,从基本原则的确立、权利的确认,到一些微妙规定的修改,都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张荣顺认为,确立绿色原则作为民法的基本原则,对个人信息、数据和虚拟财产提供民法保护,都是时代的特征。

同时,民法通则草案也体现了适当的前瞻性。例如,对于正在出现的新形式的民事活动,目前很难界定权利的属性或范围,这一民法一般原则草案使空无法进一步发展这些领域和确立未来的权利。

“中国力争在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但也必须按照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来推进。”张荣顺表示,2016年底,各分部的起草和编制工作已经全面启动。明年,有可能一次向常设委员会提交至少五个分组供审议。经过第一次审议,将分阶段对各分部进行划分和审查,力争到2020年完成整个民法典的编纂。

支持宪法和忠于国家是最基本的要求
在回答有关港澳NPC代表选举办法的问题时,张荣顺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NPC代表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成员,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承担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要职责。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拥护宪法、忠于国家是最基本的要求。

他还说,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有一套严格的程序来处理代表的资格,不会有任意取消代表资格。在处理时,NPC常委会的全权证书委员会将对有关方面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并提出实际证据证明此人不支持宪法,不忠于国家,或已丧失代表资格。全权证书委员会的报告应在作出决定之前提交NPC常设委员会审议。

防止认罪、认罪惩罚和宽大处理制度被非法处理。
认罪从宽制度体现了现代司法宽容的精神,是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制度化决策。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办公室主任王爱丽说,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在刑事案件的认罪和从轻处罚试点中防止违法办案。

如何有效防止刑事诉讼中的司法不公、权力和金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王爱丽说:首先,我们必须遵循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确保无辜的人不受刑事调查,有罪的人受到公正的惩罚;二是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和其他诉讼权利,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三是完善诉讼权利告知程序,加强监督制约,严格依法防范和惩治滥用职权和徇私舞弊行为,促进和保障司法公正。

2016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部分地区刑事案件从轻认罪制度试点方案,要求进一步防止司法不公和权钱交易中的司法腐败,并对证据标准、规范诉讼程序、加强监督制约、加大对滥用职权和枉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作出了具体规定。

2017年上半年,所有地方法规都以电子方式报告
“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大力发展备案审查信息平台,建立了备案审查联动机制。目前,该信息平台已经过测试,所有地方法规将在今年上半年以电子方式上报。”徐安彪说道。

备案审查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监督制度,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宪法实施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大了备案审查力度。2016年,对“一府两院”提交的30多项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进行了逐一审查和研究,重点是积极审查地方性法规。同时,对公民提出的违宪和违法的审查建议进行了处理,对92起案件进行了研究和处理,对不符合法律的问题进行了监督和纠正。
标题:良立法 严执法 护民生——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负责人回应热点问题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677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