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3字,读完约4分钟
中新网北京3月15日电(记者赵业姣)近年来,从“种植农业风光”到“销售风光”,浙江一直梦想着青山绿水之间的“绿与美”。3月15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委书记、浙江省旅游局局长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最真诚的民生福利的公共产品。“当青山绿水真的成为一个无限的宝藏时,看青山绿水的农民就能真正拥有可持续发展的真正的‘摇钱树’和‘聚宝盆’。”

数据地图3月1日,一名游客在浙江杭州灵峰的梅花树下拍照。那天,杭州灵峰梅花开得很灿烂,吸引了许多市民来欣赏和拍照。中新社记者王刚摄浙江是“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的发源地。十多年来,浙江始终不渝地坚持“两山”理论,坚持绘制蓝图到底,成为“两山”理论的坚定实践者和伟大受益者。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开展了一系列“组合拳”。在“组合拳”下,浙江的违章建筑减少了,受损的山体得到了修复,被污染的河流得到了治理,农村变得干净整洁,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品味得到了改善,人们更有动力在一个干净美丽的地方创造新的生活。

王表示,在此基础上,浙江乡村旅游也顺势而为。
桃树映在清澈的水面上,桃树被美丽的村庄包围着。浙江省宁波市林茨村村民袁东杰利用碧水青山的先天优势,瞄准乡村旅游的巨大发展势头,回乡建立了一座农家乐。“近年来,我们奉化的桃子获得了很大的声誉。回家后,我开了一家农舍。种了几亩桃子,游客们可以享受钓桃子的乐趣。”

袁东杰的10亩桃花早在桃花盛开时就“订婚”了,价格比市场价高20%。袁东杰笑着闭上了嘴:“以前是按斤卖,现在只卖了。一个桃子可以卖到20元。”
在浙江,依靠绿水、青山和良好的生态,有成千上万像袁东杰这样从事乡村旅游的普通人,他们日益富裕的生活也让同样的笑容映在他们的脸上。
"从浙江的实践来看,乡村旅游是农民致富的有效载体."王对说道。
美丽乡村的建设促进了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极大地促进了“建设乡村”和“经营乡村”的融合发展。许多封闭交通的小山村,通过乡村建设和管理,实现了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跨越,从依山傍水到养山富民的跨越,从而促进了“农业复兴和农村重建”。

以浙江省淳安县枫树岭镇峡江村为例,当地的村支书和村长带头建立了一个寄宿家庭,并投资乡村旅游。2016年,这个只有777人的小村庄接待游客10多万人,同比增长110%,接待游客1.6万人,实现旅游收入700万元。

“这也充分证明了乡村旅游创业有着巨大的空,这是一个大众创业和创新的广阔天地,也是扩大农民就业和收入的有效渠道。关注江村发展的王说,她希望把乡村旅游作为美丽的经济产业链中的一个节点。

据统计,2016年,浙江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9亿人次,营业收入292.3亿元,同比增长19.8%。
与此同时,王也注意到,乡村旅游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成长的烦恼”。“乡村旅游建设必须高度重视规划和引导。一方面,规划应该是首要的。另一方面,乡村规划应紧跟乡村地板,尽一切可能保留村庄的灵魂。”

王表示,2017年浙江乡村旅游将从产业布局、文化内涵、产品形式和支撑能力四个方面得到提升。“特别是,为了提升文化内涵,将创建20个省级旅游城镇,2000个村庄将力争达到A级景区。达到3a以上200个村庄的标准,使乡村韵、乡土、乡思、乡风在精神上得以延续和升华。”(结束)

ac _ as _ id = 1807AC _ format = 0;AC _ mode = 1;AC _ group _ id = 1;AC _ server _ base _ URL = " me . AFP . China news/";
标题:代表谈“两山理论”在浙江:绿水青山间逐梦“绿富美”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701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