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53字,读完约2分钟

近年来,消费者抱怨电子商务随意取消订单的情况屡见不鲜。这种电子商务投诉,通常被称为“削减订单”,通常涉及大量的消费者,结果往往不尽人意。近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了一份关于电子商务“订单削减”的调查报告。本次调查包括三个部分:网上问卷调查、公开征集“订单削减”案例和网上购物体验,共收到有效问卷3484份。

电商随意“砍单”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已经被“砍掉”;大多数受访者认为电子商务“削减订单”是因为商家缺乏诚信,这是故意欺诈,而很少受访者认为商家是由于粗心或疏忽造成的。至于频繁“削减订单”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违约成本太低。

电商随意“砍单”

在北京消费者协会收集的148起“订单削减”案例中,超过一半的“订单削减”案例发生在电子商务平台商家,其次是自营电子商务平台和厂商官方网站。商家“削减订单”最常见的原因是商品缺货,其次是操作或系统错误。最常裁剪的商品是衣服,其次是包和书。

电商随意“砍单”

根据8个大型电子商务平台的网站页面、注册用户和采购订单的经验,发现6个网站使用格式条款,消费者成功下单付款后,并不意味着双方建立了合同关系,只有商家确认发货后合同才成立。一些电子商务网站甚至规定,在任何情况下,消费者都不对缺货造成的任何损失负责。

电商随意“砍单”

根据北京消费者协会的调查,电子商务“削减订单”的问题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对此,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建议,正在起草的《电子商务法》应充分考虑电子商务“割据”的负面影响,从立法角度对电子商务“割据”做出明确规定,从根本上堵塞电子商务“割据”的漏洞,不给电子商务经营者留下任何机会,从而为进一步促进互联网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营造安全无忧的网上消费环境奠定基础。其次,建议进一步强化电子商务企业的责任意识,尤其是强化电子商务平台的首要责任,电子商务企业应该以身作则。此外,消费者应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面对商家的任意“割据”,应保留好证据,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不是简单的妥协和让步。特别是当遇到一些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群体性“断货”时,更有必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和举报。

标题:电商随意“砍单”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7143.html